嚴重譴責:誰批準了在“亞洲水塔”放煙花?
海拔5500米的青藏高原上,彩色煙花沿山脊燃放,這條所謂的"升龍"正在“撕咬”亞洲水塔的生態命脈。
9月19日,某商業品牌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江孜熱龍地區(海拔約5500米)燃放藝術煙花。這場被包裝為"致敬自然"的表演,實則是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公然破壞。
這片被譽為"亞洲水塔"的區域為全球近20億人提供水資源,其生態系統脆弱而重要。更令人憤慨的是,此類活動竟然獲得了相關部門的批準。


一、亞洲水塔的科學依據與全球重要性
"亞洲水塔"絕非夸張表述。2019年,全球32位科學家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評估了地球78個基于高山冰川的水系統。
研究結果明確顯示: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重要、受威脅最大的水系統之一。這片區域通過冰川、積雪、湖泊和河流儲藏與運送水,為全球19億人提供生命之源。

具體到中國的水系: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輸出的水量占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這意味著中國的母親河都依賴青藏高原的水源供給。
二、類似案例:生態臨界點的警示
生態系統的破壞具有非線性特征,一旦越過臨界點,將引發不可逆的崩潰。
以美國西部森林生態系統為例:
美國西部由于氣候升溫,導致甲蟲冬季存活率提高,在十年內殺死逾百億株松樹,枯木最終成為燃料,導致林火強度倍增,燒毀后的坡地土壤被侵蝕,針葉林難以天然更新,轉為灌木或草地,碳匯功能驟降,又進一步加劇氣候升溫。
惡性循環:環境升溫——甲蟲存活率提高——甲蟲殺死大量樹木——大量枯木成為燃料——山林火災風險增多——林火燒毀更多森林——燒毀后土壤難以更新——碳匯功能驟降——進一步環境升溫。
生態系統在緩慢壓力初期看似穩固,當溫度、濕度或覆蓋率等關鍵指標越過臨界值,正反饋立刻引爆,崩解速度遠超預期,且新穩態無法支持原有生命,人類賴以生存的氣候調節、食物與碳匯功能隨之喪失。
三、青藏高原擾動與氣候異常的關聯
青藏高原的生態穩定性與全球氣候密切相關。高原的熱力作用直接影響季風強度,而地表覆蓋變化會改變區域能量平衡。
2025年秋季,長江流域遭遇異常秋汛。9月20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超過40000立方米每秒,這在汛期末期極為罕見。
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積雪減少和冰川退縮已經影響了亞洲季風系統,導致降水時空分布更加不均。高原生態擾動可能通過復雜的氣候反饋機制,加劇下游地區的極端天氣事件。
四、煙花事件暴露審批監管嚴重失職
此次煙花活動得以進行,暴露出環境監管體系的嚴重漏洞。

首先,項目環評審批存在重大疑問。在生態如此敏感的區域進行煙花燃放,任何專業的環評機構都不應予以通過。我們必須追問:是哪個部門、哪些人批準了這個項目?評審專家是否具備高原生態專業知識?
其次,監管責任明顯缺失。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應當舉行聽證會,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這一程序是否得到執行?
第三,事后監管嚴重缺位。活動聲稱采取了生態保護措施,但這些措施的效果未經獨立驗證,監測數據也未公開。環保部門是否履行了監管職責?
五、問責與整改:必須嚴查嚴懲杜絕后患
對此事件,絕不能止于表面道歉,必須徹查問責,嚴肅處理。
第一,建議成立由生態環境部牽頭的聯合調查組,徹底查清項目審批全過程,確認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對違法違規審批、監管失職的責任人和單位,必須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第二,完善高原生態保護的特殊制度。建議出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措施》,明確規定在生態極敏感區域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潛在污染活動,包括煙花燃放、商業拍攝等。
第三,建立青藏高原開發活動負面清單。對高原各類區域進行生態敏感性分級,明確禁止和限制類活動清單,從源頭上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第四,強化責任追究機制。對破壞高原生態環境的行為,不僅要追究企業責任,更要倒查審批監管責任,實施終身追責制。
聲明:本文轉自海綿水圈。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