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站视频在在线播放,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中文幕无线码中文字夫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軸流泵廠家
首 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上市企業營收盈利雙雙下滑、國企同質化競爭、應收賬款拖欠,環保真沒法干了!

上市企業營收盈利雙雙下滑、國企同質化競爭、應收賬款拖欠,環保真沒法干了!

發布日期:2024-07-31 作者:之淮 點擊:

日前,由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聯合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2023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涉及19193家環保企業樣本(含A股上市、港股上市和新三板掛牌的環保公司)。

《報告》對上市公司盈虧、大中小企業營收、應收帳款拖欠問題、環保集團業務重點、環保從業人員情況、區域環保布局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反映了2022-2023年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情況,供業界參考。

在查閱該份文件的基礎上,本文也梳理出了幾個環保從業者關注度可能更高的點


一、A股、港股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 營收及盈利“同比均下降”

這兩年都在說環保市場糟糕,有的上市環保公司也表示一直在坐“過山車”,他們披露的季度報、半年報等等也都是喜憂參半。

前腳傳來巨額虧損、聯姻重組、資不抵債、瀕臨退市的消息,后腳就聽到扭虧為盈、漲勢喜人、利潤翻倍的消息,此類情況每天都在上演。

那么,上市環保公司的數量、業績、盈利、虧損、分布等情況,從全國范圍內來看到底是怎么個情況?小編就給大家梳理出了《報告》中提到的相關內容。

列入年度統計的441家上市環保企業及新三板環保企業,占全部統計樣本數量的2.3%。

其中,A股上市企業208家,港股上市企業29家(其中3家同為A股上市企業,相同企業采納A股數據),新三板掛牌企業207家。

其企業營收情況如下:


1722572337512571.png


其企業盈利情況如下:


1722572376856795.png


單看營收和營業利潤數額,好像還不錯,但和往年數據一比較卻發現,普遍呈現“下降”趨勢。


1722572421722978.jpg

圖片2021-2022年列入統計的相同樣本上市及新三板環保企業的盈利情況

上述上市企業營收同比均下降,其中港股上市企業營收同比降幅最大。同樣的,他們營業利潤也同比均下降,其中新三板掛牌企業降幅最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此,441家上市及新三板環保企業的營收也占全部統計范圍內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40.8%,年營業利潤也占統計范圍內企業營業利潤總額的46.5%,可謂是依舊撐起了全國環保產業的“半邊天”。

另外,《環保水圈》通過梳理發現,

從細分領域來看,A股和港股上市企業以水務領域、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領域為主,新三板掛牌企業則以水務領域為主

從地區分布來看,超過一半的A股上市環保企業分布在廣東、北京、江蘇和浙江,新三板掛牌環保企業則主要分布在廣東、北京、江蘇、山東和浙江


二、應收帳款拖欠現象比較普遍 額度大、賬期長,短期無好轉跡象

《報告》指出,應收賬款拖欠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環保企業面臨應收賬款拖欠額度大、賬期長問題,并且短期內沒有出現好轉的跡象,給企業造成巨大經營壓力,嚴重影響正常經營。

列入統計的19193家企業普遍呈現“應收賬款保持增長,應收賬款周轉率相對較差”的現象。

應收賬款增長率為11.0%,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8.0%,2022年相同樣本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重較2021年增長2.3個百分點,從28.6%增長到30.9%;

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值為3.8,與2021年相比,2022年相同樣本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下降,從3.8下降到3.4。

可以看出,我國環保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相對較弱,項目拖欠款現象比較普遍,應收賬款回款速度較慢。

具體到企業規模、資產營運、細分領域等,環保企業應收賬款情況還表現出以下規律:

◎ 大、中、小、微企業應收帳款均增多,應收帳款周轉率均出現惡化。其中,大型企業應收賬款增長率最大,小型企業應收賬款增長率最小;

◎ 存續時間20-25年的企業應收賬款同比下降,其他各存續時間的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均出現上漲,存續時間不足5年的企業應收賬款增長率最大,為40.6%;

◎ 存續時間在15-20年間的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高,應收賬款周轉率最低;

◎ 除環境監測與檢測領域企業的應收賬款同比下降6.6%外,其他各領域(水務、固廢和資源化等)企業應收賬款均出現增長;

◎ 水務、大氣污染防治、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相對較高,均超過30%,財務狀況惡化風險大幅增加。


三、北京、廣州營收和盈利排名全國前二 多省環保集團業務側重方向為水處理

東、西、南、北方在飲食、文化、資源、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是眾所周知的。

這種種不同也間接導致了華東、華北、東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7大地區之間的“環保差異”,包括產業布局、政策制度、處理技術、薪資業績等等。

《報告》列入統計的19193家企業中,分布在南、北方省(區、市)的企業數量占比分別為51.4%和48.6%。

其中,企業數量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為山東(3661家)、廣東(1923家)、浙江(1366家)、江蘇(1065家)、安徽(946家)、黑龍江(與安徽并列第5),6省企業數量合計占比達51.6%。

從企業規模來看,北京、上海、江蘇的環保企業主要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占比分別為64.3%、62.9%、50.7%,也是全國大中型企業占比超過一半的地區。

從年營業收入來看,南、北方占比分別為69.3%和30.7%,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為廣東、北京、安徽、浙江、山東。其中,廣東營業收入超過4600億元,北京營業收入超過3500億元

從營業利潤來看,南、北方占比分別為64.1%和35.9%,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為北京、廣東、山東、浙江、安徽。其中,廣東、北京營業利潤均超過230億元。

從企業聚集來看,39.1%的企業集聚于華東地區,遠遠超過另外6大地區。同時,西北地區產業起步較晚,環保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僅占全部企業數的5.9%。

從市場狀況來看,水務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中地區,環衛項目主要分布在華東區域。

此外,提到區域環保差異,就不得不說下全國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各省環保集團了。

《報告》提到,業務側重方向來看,陜西和浙江的環保集團側重固廢處理;內蒙古、遼寧等省份的環保集團在咨詢和環境監測方面表現突出;山東、江西、江蘇、廣西、四川等更多省份在內的環保集團則側重水處理。

整體而言,大多數省級環保平臺涉及的業務范圍廣泛,通常涵蓋5到8個類別,每個類別平均有2到3家子企業參與,并擁有平均10到15家子公司。


結語

總的來說,《2023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中所統計和反應出的數據是符合環保產業實際情況的。

上市公司有賺錢但是沒往年賺得多,大型國企紛紛進場干環保卻與民企同質化競爭,有的中小型民企業績不錯可是應收帳款拖欠問題仍嚴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高速擴張的同時弄虛作假問題也泛濫.......

可以看出,從過去增量時代到現在存量時代,環保行業的競爭始終是存在壓力的。

哪怕這兩年環保市場不算景氣,也有一批公司(人)是賺錢的。反之,即便過去市場再火熱,照樣也會經營不善、破產倒閉的環保公司。

群雄逐鹿,未來的環保市場,究竟是規模大的企業先賺錢,還是賽道選的好的公司先逆襲,亦或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從業人員先漲薪......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聲明:本文轉自環保水圈,作者之淮。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相關標簽:供氧曝氣系列

最近瀏覽:

在線客服
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

分享
歡迎給我們留言
請在此輸入留言內容,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
姓名
聯系人
電話
座機/手機號碼
郵箱
郵箱
地址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