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上最大碳市場改革攪動全球風云,我國鋼鐵和鋁業承壓?
聽(ting)說,歐(ou)洲要推“史上最大碳市場改革”。
據(ju)悉,歐洲議(yi)會(hui)近日(ri)通(tong)過(guo)了3項主要氣候(hou)法案:碳排放交(jiao)易體系改革(ETS)、碳邊界調整(zheng)機制(CBAM)、價值高達867億(yi)歐元的社會氣候(hou)基金法(SCF),被外界稱為“歐洲史(shi)上最大碳市場改革”。
按照ETS法案,到2030年,歐盟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62%,而之前的目標是43%。而CBAM法案則與近段時間業內人士熱議的“碳關稅”有關,即歐盟將針對碳排放水平較高的進口產品征收相應的費用或配額,今年十一生效,自2026年開始逐步實施。
一位(wei)議員(yuan)表示,碳市場(chang)成功(gong)與否,是(shi)歐洲能否達(da)成減排目標(biao)的“成敗關鍵”。
所以(yi),無論是(shi)(shi)針對碳市場,還是(shi)(shi)即將到來的(de)碳關稅,全球都在關注,當(dang)然也會引(yin)來爭議(yi),比如德國媒體就表(biao)示,CBAM法案或推高數(shu)千(qian)種產品的(de)價格。
“從法案內容(rong)來看,歐盟的雄心不(bu)小。與此同時,不(bu)確定性也(ye)不(bu)容(rong)忽視”,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系研究(jiu)院(yuan)歐洲所副(fu)所長如是稱(cheng)。
要說不確定性,2022年對于全球碳市場來說都是充滿挑戰和坎坷的。
能源(yuan)危(wei)機之(zhi)下(xia),全(quan)球碳排放(fang)權交易市場承壓,不(bu)過在(zai)各國(guo)減(jian)碳的決(jue)心下(xia),碳價(jia)整體穩定(ding),年初和(he)年末基本持平(ping)。
而且(qie)值得一說的(de)是,2022年碳市場(chang)收益依(yi)舊創了新高(gao),達到630億美元(合(he)約4300多(duo)億人民幣(bi))。
歐盟碳市場碳配額收入,目前仍然占據全球(qiu)領先地位。
按(an)照機構預測,中長期內,全(quan)球碳市場(chang)將呈現(xian)出廣度、深度持續加強以及國際合作(zuo)穩(wen)步發展的穩(wen)中向(xiang)好形勢。
而在此之中,中國扮演了“碳(tan)市場覆蓋下碳(tan)排放(fang)量世界(jie)首位(wei)”的角色,正在逐步擴大(da)覆蓋范圍,并(bing)且有望重啟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市場。
環保在線也屢次追蹤過(guo)CCER這個話題(ti),畢(bi)竟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各部委就頻(pin)頻(pin)釋放信號,讓業界都(dou)非常期(qi)待(dai)。
有機構預測,按(an)現在的(de)碳價(jia)保守估計,2025年CCER市場規模有望(wang)達到200億(yi)。
與此同時(shi),我(wo)國碳配額規模到(dao)2025年或(huo)達到(dao)4400億。
2022年(nian),全國碳市場碳價繼(ji)續上漲(zhang),北京碳(tan)價一度(du)達到了149元/噸的高(gao)位(wei)。
據悉,當年(nian)全國碳市場在242個交易日里(li),碳排放(fang)(fang)配額年(nian)度成(cheng)交量(liang)超(chao)過5000萬噸,成(cheng)交額超(chao)過28億元,成(cheng)交均(jun)價為(wei)45.61元/噸。截(jie)至2022年(nian)末(mo),全國CEA(碳排放(fang)(fang)配額)累計成(cheng)交量(liang)2.3億噸,累計成(cheng)交額104.75億。
與國際市(shi)場相比(bi),我國碳價(jia)(jia)(jia)依(yi)舊處于低位,比(bi)如歐(ou)盟2022年最低成(cheng)交價(jia)(jia)(jia)57.92歐(ou)元/噸(dun)(約443元),最高成(cheng)交價(jia)(jia)(jia)近(jin)(jin)100歐(ou)元/噸(dun)(近(jin)(jin)765元)。
也正(zheng)因為在發展初(chu)期(qi),所以(yi)全(quan)國碳市場發展潛力仍(reng)很大(da),所能作(zuo)出(chu)的減排貢獻有望隨(sui)著覆蓋行業(ye)的擴張,體系的成熟,CCER的重啟等(deng)眾多因素加速(su)攀(pan)升。
“碳市場是我(wo)國(guo)實現‘雙碳’目(mu)標的一個(ge)基礎性政策工(gong)具(ju)”,清華大學能源(yuan)環(huan)境經(jing)濟研究(jiu)所(suo)所(suo)長曾(ceng)這樣(yang)闡述碳市場的(de)重要(yao)性(xing)。
而如今,歐盟“碳關(guan)稅(shui)”即將落地(di),這對(dui)于國內企(qi)業來說也(ye)(ye)是一種巨(ju)變,并且(qie)在這樣(yang)的壓力下,企(qi)業需(xu)(xu)要(yao)(yao)更迫切地(di)完成低碳轉型(xing),那么(me)也(ye)(ye)意味著大家更需(xu)(xu)要(yao)(yao)從全(quan)國碳排放權交易中找到立足點。
有人(ren)說,歐(ou)盟“碳關稅”的落(luo)地(di)將加速推進(jin)世(shi)界(jie)貿易格局(ju)重新洗牌,但也同時(shi)在為低碳技術先進(jin)的國家帶來機遇。
如果(guo)將對象換成企業,是(shi)否也成立呢?
來自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xian)示,2022年(nian),以貿易額計,歐盟進口的“CBAM鋼鐵產(chan)品(pin)”中國排(pai)名(ming)第一(yi),為151億(yi)歐元(yuan);“CBAM鋁產(chan)品(pin)”中國也(ye)排(pai)名(ming)第一(yi),為45億(yi)歐元(yuan)。
因此,“碳關稅”或對我國鋼鐵和鋁業造成的實質影響最大。
據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的(de)估測(ce),若施行,國內上(shang)述(shu)兩(liang)大行業(ye)納入“碳關稅”的(de)履約額將達到每年20多億。
如今,全國碳(tan)市場(chang)納入履約名單的只有電力企業(ye),下一步率先成為(wei)擴(kuo)展“先鋒(feng)軍”的我們有理由認為(wei)鋼鐵和(he)鋁業(ye)無法缺席(xi)。
廈門(men)大學(xue)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yuan)院(yuan)長指出:
我國(guo)(guo)應盡(jin)快著手制(zhi)造(zao)業的(de)(de)排(pai)放(fang)數據監(jian)測,建立全(quan)面的(de)(de)排(pai)放(fang)統計核算體系,建設完善全(quan)國(guo)(guo)碳(tan)(tan)市場(chang),擴大我國(guo)(guo)碳(tan)(tan)市場(chang)的(de)(de)行業覆(fu)蓋范圍,利用顯(xian)性碳(tan)(tan)價推動高碳(tan)(tan)行業轉(zhuan)型,努(nu)力參與國(guo)(guo)際(ji)氣候規(gui)則制(zhi)定(ding)。
2023年被(bei)稱為(wei)“復(fu)蘇與奮進”的一(yi)年,我(wo)們期待全國碳市場和CCER給(gei)出的答案。
聲明(ming):本(ben)(ben)文(wen)轉自環(huan)保在(zai)線,本(ben)(ben)文(wen)版權歸(gui)原作(zuo)者所有,不(bu)代(dai)表本(ben)(ben)網站觀(guan)點,僅(jin)供學習交(jiao)流之用,不(bu)做商業用途。如文(wen)中的內容、圖片、音(yin)頻(pin)、視頻(pin)等存在(zai)第(di)三(san)方的在(zai)先知識產權,請(qing)及時(shi)聯系我們(me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