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推進長三角綠色一體化發展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一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重大意義、原則要求、重點任務,賦予長三角區域要“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的新使命,為深入推動實施這一重大戰略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涵蓋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關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展。尤其在生態綠色一體化方面,《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陸續出臺。
近年來,長三角區域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跨界河湖的綜合治理和保護、船舶和機動車污染防控、固體廢棄物的處置和利用、流域環境風險防范等多個領域開展協作,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相關工作進展良好。
但同時也要看到,長三角區域仍是我國資源開發強度高、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態超負荷運轉的地區,生態環境具有較大的脆弱性,區域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效還不夠穩固,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許多深層次問題有待進一步破解。
破解相關難題,長三角區域既有良好條件,也有堅實基礎。長三角區域是我國人口密集、經濟富庶、文化繁榮之地。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三角GDP總量逾22.1萬億元,占全國GDP總量比重較2022年同期有所提升,三省一市經濟增速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長三角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近年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聯防聯治聯動,太湖流域合作治理等一系列工作積極推進、富有成效,不但讓區域內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而且在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方面積累了很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
生態環境是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綠色發展是解決長三角區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策。作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長三角區域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既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任務之一,也是保障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非一日之功,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
要加強三省一市生態保護紅線無縫銜接,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共同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深入開展跨界水體共保聯治,加強節能減排降碳區域政策協同,建設區域綠色制造體系。要全面推進清潔生產,促進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增效,做強做優綠色低碳產業,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建立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協同推進省市間電力互濟。要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加強聯合執法。要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路徑。
涓涓不塞,是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斗。長江三角洲河湖相通、山水相連,同守一片天,共飲一江水,相關省份和地區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筑牢生態基底,加強聯保共治和生態環境跨域協同保護,著力探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平衡、共生共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聲明:本文轉自中國環境,作者鐘寰平,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