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環保人的“飯碗”要沒了?中央帶頭調整,多地生態環保局縮減4%~5%編制!
這兩(liang)年經濟形勢(shi)不(bu)太好,環(huan)保企業難,打工的(de)環(huan)保人更(geng)難!“太難了(le)” “不(bu)好干” “怎么辦”似乎成了(le)大家張嘴就來的(de)口頭禪(chan)。
以往,不少環保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總喜歡說“實在不行,還可以去考個環保類編制”。
但(dan)現在,對不起,“進體制(zhi)公家飯”不再是環保人(ren)的退路了,這條路快要被堵死了!
一、養不起了!這些地方的環保(bao)“鐵飯碗”或被砸
前(qian)兩年(nian),安徽、湖南、山西(xi)、青海早早就開啟了人口小縣(xian)機構(gou)編(bian)制(zhi)改革,多個行政部(bu)門被撤,部(bu)分事業單位(wei)編(bian)制(zhi)被縮減,有(you)的縣(xian)域縮編(bian)人數甚至超(chao)過千人。
而今年,砸“鐵飯碗”的事不再局限于人口小縣,省會和特大城市也開始“砸”起來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有生態環境部門。
2月初最新消息顯示,重慶市將市級黨政群機關88個部門(單位)納入到精減編制范圍,縮編比例分為(wei)3%、4%、5%三個檔次。
針對該消息的真實性,環保水圈第一時間求證了在重慶某區環境局工作的水友,他表示:“本次縮編,生態環境局按照4%的比例進行精減。水利局、城管局、審計局、國資委等部門縮編比例也是4%,但鄉村振興局、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能源局等縮減要達到5%。”
此外,他還透露:“重慶市本次機構改革中,還按照中央相關要求,原則上不再保留后勤服務和培訓類事業單位。比如,生態環境局機關后勤服務中心要被撤銷,但現有人員在系統內妥善安置,編制出一收一,余編收回。
長期以(yi)來,生態環(huan)(huan)境局等機(ji)關(guan)單位都被大家(jia)認為是最穩(wen)定的工(gong)作,一旦入編,輕(qing)易不(bu)會被辭退,所以(yi)前幾年有很多環(huan)(huan)保同行千軍萬馬(ma)爭(zheng)著考公、考編。那為何現(xian)在開(kai)始(shi)要砸“鐵飯碗”?
核心原因是,這三年太難了,而房地產又遭遇二十多年來的最大轉折點,再加上地方債問題開始凸顯,黨和政府必須得帶頭收緊“錢袋子”,再也沒有閑錢供養那么多吃閑飯的人。
精兵簡政(zheng)是必然選(xuan)擇。有機構算過(guo)一(yi)筆賬:近10年(nian),中(zhong)國財政(zheng)中(zhong)向(xiang)政(zheng)府雇員支付(fu)的勞動報酬占(zhan)政(zheng)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斷(duan)攀(pan)升,從2012年(nian)的33%左右,上漲到2020年(nian)以后的超過(guo)60%。
最后,環保水圈也找來(lai)了《城市政府(fu)債務(wu)余額排行榜》和(he)《城市財政自給(gei)率排行榜》,大(da)家(jia)不妨參考重慶的排名(ming)位置(zhi),大(da)膽猜(cai)測一下,接下來(lai)還有哪些地方的環保“鐵飯碗”要被砸?
二、地方忙著砸“鐵飯碗”,生態環境部編制卻不降反增
1982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正式設立環境保護局,隸屬于城鄉建設部。自此,這個國家級環保機構開啟了“狂飆”模式,成為近40年國務院組織機構里唯一一個“只升不降”的部門。
在這一(yi)次的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jing)部依舊延續“傳(chuan)奇(qi)”!
去年10月,中央正式發布通知,調整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央行的職責、機構、編制。從目前結果來看,四部委中,央行機構編制精簡幅度最大(-8%),生態環境部增加最多(+5%)。
◎ 根(gen)據中辦、國辦發布的《關于(yu)調(diao)整(zheng)生態環境部職責機構編制(zhi)的通知》,調(diao)整(zheng)后,生態環境部內(nei)設機構21個,機關行(xing)政編制(zhi)50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79名。
◎ 而從2018年的《生態環(huan)境部職能配置、內(nei)設機(ji)構(gou)和人員編(bian)制規定》可(ke)以(yi)看到,當時(shi)生態環(huan)境部機(ji)關行政編(bian)制478名,司(si)局(ju)級領導職數78名。
對比來看,此次生態環境部機關行政編制增加了26個。一方面,嚴格按照中央要求,精減了5%的部機關行政編制;另一方面,并按照“編隨事走”原則,劃入了科學技術部相應的行政編制和領導職數。
值得(de)一提的是,除了編(bian)制調整(zheng),此次機構(gou)改革涉及(ji)生態環(huan)境部的內(nei)容還包括另(ling)外兩項——
一是職責上,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境(jing)部原內設(she)的中(zhong)(zhong)央(yang)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境(jing)保(bao)(bao)護督(du)察辦(ban)公(gong)室(shi)承擔的“國務院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境(jing)保(bao)(bao)護督(du)察工作領(ling)導小組(zu)日常工作”職責修(xiu)改為“中(zhong)(zhong)央(yang)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境(jing)保(bao)(bao)護督(du)察工作領(ling)導小組(zu)辦(ban)公(gong)室(shi)具體(ti)事(shi)務”。
二是在機(ji)構(gou)上,不再(zai)(zai)保留京津冀及(ji)周邊地(di)區大氣污染防治(zhi)領導小組及(ji)其辦公室,大氣環(huan)境司不再(zai)(zai)加(jia)掛(gua)京津冀及(ji)周邊地(di)區大氣環(huan)境管理(li)局(ju)牌子;將(jiang)生(sheng)態(tai)環(huan)境部的內設機(ji)構(gou)中央(yang)生(sheng)態(tai)環(huan)境保護督(du)察辦公室更(geng)名(ming)為(wei)中央(yang)生(sheng)態(tai)環(huan)境保護督(du)察協調局(ju)。
回顧過去四十年,國(guo)家(jia)機構改革一次(ci),環(huan)保(bao)(bao)部門的規格就提升一次(ci)。毫無疑問(wen),國(guo)家(jia)環(huan)保(bao)(bao)部門的“成長”史(shi),就是(shi)黨和人民(min)保(bao)(bao)護大(da)生態的拼搏奮斗史(shi)。
三、從(cong)中央到地方,編制改(gai)革對(dui)環(huan)境治理(li)有何影響?
從地方上來看,縮減編制必然會省下龐大的的財政經費(見下圖,從各地編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來看,的確能節省不少錢),雖然很多環保人少了一條“退路”,但此舉無論是對提升行政效能,還是對提高環保支出,都具有積極意義。
圖源/城市財(cai)經:山(shan)西編制改(gai)革(ge)試點結果
相(xiang)關調查數據顯示,精簡(jian)之下,婁煩縣(xian)節約(yue)(yue)人員經費(fei)3410余(yu)萬(wan)元(yuan),運行經費(fei)約(yue)(yue)990萬(wan)元(yuan);石樓縣(xian)節省了(le)5000多萬(wan)元(yuan)的開支,人員經費(fei)減(jian)少了(le)2200多萬(wan)元(yuan);河(he)曲(qu)縣(xian)、浮山縣(xian)亦(yi)省了(le)不少錢。
從整(zheng)個國家的環(huan)境治理來(lai)看,調整(zheng)編制(zhi)對推進生態(tai)(tai)環(huan)境事業發(fa)(fa)展有著重要意義,生態(tai)(tai)環(huan)境部新聞發(fa)(fa)言人劉(liu)友賓表示,劃入(增(zeng)加)科學技(ji)術部相關職(zhi)責及人員編制(zhi),進一(yi)步強化了生態(tai)(tai)環(huan)境領域科技(ji)工作(zuo)職(zhi)責,通(tong)過(guo)科技(ji)創(chuang)新,提升(sheng)了生態(tai)(tai)環(huan)境治理能力。
聲(sheng)明:本文(wen)轉自環(huan)保水(shui)圈,作者環(huan)保老吳,本文(wen)版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you),不(bu)代表本網(wang)站(zhan)觀點,僅(jin)供(gong)學習交流之用,不(bu)做(zuo)商業用途(tu)。如(ru)文(wen)中的內容(rong)、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fang)的在先知識產(chan)權(quan),請及時聯(lian)系我們刪(shan)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