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虛的,ESG就不是騙局
你的公司,搞ESG了嗎?
ESG,全稱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從英文的字面意思就能夠理解其概念,是指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三個維度來評價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即以社會責任來評估企業價值。
近年ESG越來越熱,卻一直面臨著爭議:它到底是企業發展的緊箍咒還是金箍棒?
在反對ESG的陣營中不乏大佬級人物,比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去年,他在個人推特上多次抨擊ESG是騙局,是偽君子們的武器。在他看來,投資者應該跟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是否投資于一家公司,而不是根據 ESG 評級來做決定。
ESG反對者的出發點是,要求企業兼顧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并且保持較大的利潤難度太大,他們把ESG的評價標準看成約束企業發展的緊箍咒。去年8月,美國19個州抗議全球最大資產公司貝萊德,認為其在投資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ESG表現,以免影響投資者的最大化收益。
而ESG的支持者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場價值投資,因為企業只有把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比如,貝萊德認為氣候變化加劇短期似乎與投資收益無關,但長期來看,肯定會為投資人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似乎反對者和支持者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誰也無法真正說服誰,這是因為他們僅僅停留在抽象層面談論ESG。但企業始終存在于商業世界,必然要符合商業的行為邏輯,企業也不能脫離實際的業務去談社會責任。
當下,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主要體現在降低資源過度消耗、減少碳排放等環境問題上。從企業實際業務上看,ESG的反對者的擔憂主要集中于簡單粗暴降低碳排放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制約,尤其在制造業,很多人把降低碳排放等理解為限產甚至停產,企業商業收益受到負面影響。實際上,降低碳排放和獲得商業收益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兩極,企業可以通過商業創新找到實現兩者平衡的一個新解題思路。
無論在產業鏈端還是用戶端,很多行業都可以通過商業創新優化碳排放的問題。比如,制造業過高的能耗和排放,信息技術業被閑置和浪費的算力以及消費品零售、物流運輸等行業每年大量被用戶丟棄的包裝耗材等。
企業想要激發商業創新,最關鍵的是讓ESG理念脫虛向實,深入實際的業務細節。
一、一場由ESG帶來的商業創新風暴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調研循環包裝產業的投資人明顯變多,很多投資人還表達了明確的投資意向。
綠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國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際上很多500強企業已經開始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供應鏈的減排工作,這個趨勢在中國也開始顯現。
國內90%以上的物流包裝都是一次性包裝,每年產生的碳排放占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大約6%。此前很少有投資人和企業關注到這個領域,但當ESG理念被越來越多人了解和接受之后,各種各樣的圍繞循環包裝產品的商業創新模式被開發出來。

目前,圍繞循環包裝產品的商業創新主要在兩種思路下展開。一種思路是創業型企業針對工業零部件、冷鏈等特定物流運輸場景研發包裝箱標準化以及循環利用的解決方案,為大型企業服務;另一種思路深入涉足物流運輸的大型企業,自己研發相關解決方案帶動產業鏈企業一起應用,降低耗材的使用量,也優化企業運營成本。
在第一種思路中,國內已誕生了箱箱共用、灰度環保、綠棧科技等多家創業公司,他們聚焦于特定場景下的包裝箱循環利用,試圖通過AI、物聯網等技術能力提供標準化的包裝箱循環解決方案,并獲得了創投資本的認可。
第二種思路中,代表性的公司是菜鳥。菜鳥推出的綠色 B2B 循環箱,通過搭載自研 RFID 芯片、實現“一箱一碼”循環,目前已在英氏、歐萊雅等知名品牌合作伙伴端應用。在和英氏的合作中,菜鳥預計全年將循環利用約 16 萬次,相當于每年減少 16 萬個紙箱的使用。
如果不是ESG理念的影響,企業可能沒有意識去思考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而企業在這些微小細節上的思考就如同蝴蝶扇動翅膀一樣,帶來一系列商業創新的連鎖反應,這在業務更多更復雜的大公司,尤其明顯。
在大部分人僅僅注意到快遞包裝箱的壽命只有一次,可以循環利用時,菜鳥還意識到了裝箱環節的耗材浪費問題:此前快遞裝箱選用的包裝箱由倉庫人員根據經驗和直覺決定。如果選擇的包裝箱太小,需要更換包裝箱重新打包,非常影響效率,所以很多倉庫人員潛意識里寧愿選擇大一點的包裝箱,這在無形中浪費了很多包材和填充物。菜鳥的裝箱算法基于深度學習技術和訂單大數據,計算出最合適的紙箱型號。這樣一來,大小合適的包裝箱減少了商品和箱子之間的碰撞,平均減少了15%的耗材,每年相當于減少使用8000萬個紙箱。

在更多環節思考了如何降低耗材使用減少碳排放之后,菜鳥最終在訂單、包裝、運輸、倉儲、回收等維度形成了全鏈路綠色物流解決方案。
商業創新主要包含迭代式創新、跨行業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四種形式。前兩種創新在大型企業中更常見, ESG理念就像燈塔一樣,為大型企業迭代式創新提供了方向和靈感,而最后一種適用于企業規模小、束縛少的后來者,從無到有創造一種全新的商業形態。
作為物流產業互聯網企業,菜鳥全鏈路綠色物流解決方案向合作伙伴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降本提效模式,2023財年菜鳥合計減少包裝材料用量超18.4萬噸,為合作伙伴們節省數千萬元的物流成本。而在另一端,創業公司們在自身獲得商業收益的同時,也在幫助客戶降低包裝成本。
兩種思路都包含著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目前,這種把ESG理念深入業務,讓社會價值和商業收益統一的思路也在制造業、信息計算業等行業被應用,或變身為被廣泛應用的清潔能源和環保材料,或變身為算法優化被限制的算力資源。
ESG理念越是深入業務細節,就越不是約束企業發展的緊箍咒,而更像是企業創新的金箍棒。未來,各行各業企業在產業鏈端基于ESG的創新,還可能引發更大的商業創新風暴。
二、ESG向實,改變企業和用戶的關系
ESG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商業創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普通用戶端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小視。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很多用戶意識到了減碳的重要性,并已經參與到很多減碳活動中,比如包裝箱、書籍、衣物等廢舊物品的回收。用戶只需要掃碼二維碼,進入菜鳥APP綠色家園頻道,選擇對應品類,便可以把廢舊衣服、鞋子、書籍等交由上門取貨的菜鳥快遞員,實現舊物換新。參與舊書回收的用戶,可免費以舊換新;參與特步鞋服回收的用戶,可以參與領取數千份環保袋與特步環保商品抵用券。
這是菜鳥推出的“萬物回收”計劃,是原來 “回箱計劃”的一部分。回箱計劃讓用戶把紙箱留在驛站,實現快遞包裝循環利用,而“萬物回收”計劃讓用戶將舊衣、舊鞋和舊書等交由菜鳥回收,讓廢舊物品實現再利用。

這些活動讓越來越多普通用戶對減碳行動感知并有興趣參與。比如,在菜鳥和金典聯合打造的“空瓶回流行動”中,超3萬人參與,他們交由菜鳥奶瓶包裝,通過回收再造變為冰箱貼和鳥巢。
對于擁有C端業務的企業來說,ESG是一個和用戶溝通的絕佳窗口,讓其價值觀獲得用戶認可。一些C端企業雖然業務規模非常龐大,但其發展理念很難得到普通用戶認同,甚至和他們的利益格格不入,這些價值觀層面的沖突如同炸彈一樣,一旦引爆將給企業帶來致命危機。
用戶認同企業價值觀,很難通過企業的說教完成,但ESG提供了一個雙方良好溝通的契機。普通用戶可能很難理解ESG給物流運輸產業鏈、制造業產業鏈帶來的價值,但他們會因個人碳賬戶不斷累積的綠色能量而獲得成就感,并因此自覺投入到減碳的行動中來。
那么,企業和用戶基于ESG理念建立起來的新型互動關系,將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哪些具體的價值?
從企業的商業收益來看,用戶和企業形成良性互動,企業通過價值理念獲得更多用戶認同的方式形成長期發展的堅實基礎。比如Lululemon、迪卡儂等多家零售企業,也在用富有創意的方式鼓勵用戶參與舊物回收,被回收的體育用品、童車等商品經由零售企業改造之后,進行二次出售。通過和普通用的良性互動帶動他們戶積極熱情參與減碳行動,讓用戶對其發展理念的產生認同,也加深了企業和用戶的粘性,必將促使用戶更多使用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從社會層面來看,如果更多擁有C端業務的企業都能帶動普通用戶參與到減碳行動中,很可能形成數億規模的參與者,不僅讓減碳的效果更顯著,眾多個體的行動匯聚在一起還可以解決很多大問題。通過菜鳥“回箱計劃”,普通用戶已為中西部的山區小學捐出50余萬本快遞包裝再造的練習冊。而耐克與螞蟻、菜鳥共同發起的“耐克舊鞋新生”項目回收的近6萬雙的舊鞋,經過技術加工后,成為重復利用的橡膠顆粒,可幫助偏遠地區的學校建立環保球場,解決運動資源不足的問題。

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也是企業和普通用戶的良性互動的過程,也會反過來加深用戶對企業的長期認同。如今,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每年公布ESG報告,但ESG理念的實踐并不應該局限于企業自身業務,也不應該僅是幾個普通用戶毫無感知的節能減排的數據。
企業通過自身產品帶動更多普通用戶認識并理解ESG理念,并參與其中才能形成全社會一起參與的共識,也是企業統一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另一種形式。
作為一種新型發展理念,ESG評估的正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除了企業聲譽和品牌價值之外,還表現在減少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企業和用戶基于ESG理念建立起來的新型互動關系,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是建立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即企業在一個更健康的外部環境下發展,降低環境污染、社會價值觀沖突等風險的可能性,減少因此帶來的經營成本和損失。
三、ESG為何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既改變產業鏈又改變和普通用戶的關系,ESG理念向實過程中根本改變的是企業對商業利益的態度。
追求商業利益是企業的使命,“正確”的利潤,不僅體現在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要貢獻社會價值,也體現為企業的經營要建立于合理的商業利潤之上。
對于面向普通用戶售賣商品和服務的企業來說,實現商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尤其重要。否則,企業很容易通過傷害用戶的方式獲取商業收益。日常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沖突是,用戶想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優質的快遞服務,但快遞公司常常通過降低時效標準等手段壓縮成本,實現降本增效,很容易導致用戶體驗下降,遭到用戶投訴。
在ESG理念的影響下,物流服務商菜鳥更多充當了是黏合劑的角色。服務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既要滿足合作伙伴的需求,又要滿足用戶的需求,菜鳥通過技術創新方式把雙方原本很難統一的訴求統一起來,構成了自己的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數字化的全鏈路綠色物流解決方案,菜鳥找到了作為快遞公司降本提效的新方式,即降低物流運輸過程中的包裝成本,而不是通過降低服務標準來壓縮成本。同時 ESG理念能夠獲得普通用戶認同,讓他們愿意積極配合,參與到包裝箱回收的行動中,完成快遞公司降本提效中的最難的最后一公里。
這個過程中,商業利益不再是企業唯一考量,尤其當追逐商業利益會傷及用戶利益的時候。通過商業創新,企業也可找到商業利益和社會價值的平衡。ESG理念給企業尋找商業創新提供了靈感。
這也給試圖參與到ESG投資的企業,尤其是實體企業提供了一個標桿性的參考:在實踐ESG的過程中,企業應該基于主業能力和發展戰略做出全盤考慮,找到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平衡,而不僅僅局限于減碳等具體的數據指標。
當下,很多企業在ESG實踐過程中都存在著浮于表面、更在乎營銷噱頭等問題,這是因為其并沒有理解ESG的真正價值所在。只有深入業務,讓ESG脫虛向實,企業才能真正通過ESG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但這并非一蹴而就之舉,而需要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企業既需要理解ESG所倡導的發展理念,又要看到業務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痛點,用ESG理念提供的新思路作為解題方法。在工業制造領域,面對工業物流包裝的浪費問題,長安、小鵬等多家汽車企業共同倡議汽車零部件包裝共享標準化,以便循環利用。如果沒有ESG理念,過去你死我活的競爭很難讓這些車企坐在一起。在消費品領域,雀巢、伊利等大型零售企業也都開始研發減塑環保包裝,一旦推廣,將為整個食品產業鏈帶來質變。
正是這種不斷的實踐和探索,讓企業在追求自身商業價值的同時,不斷適應社會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馬斯克多次抨擊ESG是騙局,但特斯拉卻一直將環保、節能、低碳的理念貫穿于企業的產品、技術、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
也許馬斯克不愿意承認ESG的重要性,但正是ESG理念倡導可持續性真正讓企業實現了長期發展——通過損害普通用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賺錢的企業并不能持久。
真正的ESG讓企業尋找到一種創新的商業循環模式,即企業可以提供ESG相關產品讓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并借此活動商業回報,用戶通過消費ESG相關產品獲得收益以及更好的消費體驗。企業和用戶利益不再對立,才能形成更穩定的關系。
ESG理念就是讓企業摒棄短視和投機,看似是企業發展的緊箍咒,實則讓企業學會追求可持續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比起如何活下去,每一家想要實現全球領先的企業都更應重視如何活得長、活得好。
聲明:本文轉自綠色技術產業,作者綠圈第一站,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