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態環境仍是工作重點!環保人必讀的極簡政府工作報告
導讀: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工作回顧
1、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
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啟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
2、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治理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綜合防治。加強生態環保督察。制定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政策。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啟動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建設。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
2024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2024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
1、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2、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3、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
4、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5、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
6、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推進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7、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推進國家水網建設。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支撐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8、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改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9、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
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網,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提高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10、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制定主體功能區優化實施規劃,完善配套政策。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11、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12、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深入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強化固體廢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組織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加強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充分調動各方面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13、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改造。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14、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扎實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聲明:本文轉自濟聯環境平臺GENIES,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