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藥企在環保問題上被罰,是資金投入不夠,還是技術不行?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共有17家藥企因環保違法被被罰560余萬元,其中東北制藥收到8張罰單,2家藥企把危險廢物出售給沒有資質的公司/個人處理,8家藥企涉及廢氣/廢水排放,3家藥企環保設施未驗收即投入生產……
環保問題已然(ran)成為醫藥(yao)企業頭頂上的(de)(de)“達(da)摩克里斯(si)之劍”,因污(wu)染排放不達(da)標而(er)被罰百萬(wan)的(de)(de)藥(yao)企大有所(suo)在。
這讓人不禁發問,藥企環保問題頻發頻罰,究竟是環保資金投入不夠還是技術不行?
1
廢水污染、臭氣擾民
藥(yao)企(qi)環保問題頻發頻罰
醫藥制造企業,尤其是化學原料藥企業,具有產品種類多,生產工序復雜,使用原料種類多、數量大、原料利用率低等特點,其“三廢”(廢液、廢氣、廢渣)產量巨大,成分較為復雜,且新型的污染物越來越多,對人類以及周邊環境造成威脅。
去(qu)年因環保(bao)被罰的(de)17家藥企(qi),貌似并沒有給其他藥企(qi)帶來(lai)(lai)多少(shao)警(jing)醒(xing)。這不(bu)今年又有不(bu)少(shao)知名藥企(qi)“后來(lai)(lai)者居上”了嘛。
2022年1月29日,新華制藥由于排污口未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違反了《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被淄博市生態環境局處罰12.1萬元。
2022年2月9日,新華制藥由于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與排污許可證不相符合,違反了《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被淄博市生態環境局處罰13.2萬元,兩起環保問題共處罰款25.38萬元。
2022年4月25日,天藥股份因在天津經開區生態環境局及天津濱海高新區環境監察支隊開展的聯合執法監測過程中,污水站(DA002)排氣筒臭氣濃度超標排放,繳納30萬元罰款。
2022年5月,南京健友藥業有限公司因車間甲醇排放濃度等“超標”,也被南京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生態環境和水務局處罰30萬元,而兩年前該公司曾因污水處理問題被罰款6萬多元。
2022年6月14日,眾生藥業子公司廣東逸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因廢水總排放口采集的樣品總磷排放濃度為6.18mg/l,超標12.36倍,違反了《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被相關部門罰款25萬元。
據統計,醫藥企業因環保違法被罰的主要原因中,超標或者偷排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共占比62%。
2
下大(da)力氣、用大(da)手筆
藥企環保投入(ru)巨(ju)額資金
環(huan)(huan)保強監管態勢讓藥企因環(huan)(huan)保問題(ti),已被處(chu)罰,包括限產、罰款或停產整頓(dun)等(deng)。
環保合規成為醫藥企(qi)業更多的選擇,眾多藥企(qi)也開始加大(da)了環保投(tou)入,投(tou)入資金累(lei)計愈數十億(yi)元(yuan),來進行處(chu)理整治。
例如,有藥企自1995年起,僅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已累計超過4億元。截至目前, 該制藥企業在環保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已超16億,其中2019年的環保運營費就達到2.4億元。
東北制藥在已(yi)累(lei)計投入10多億元建設(she)環境保護工程后,從(cong)2020年四(si)季(ji)度起,又投入3.4億元,開展了(le)涵蓋廢(fei)氣、廢(fei)水和綜合利用等環保提優項目。
新華制藥(yao)近年來也一直在下大力氣、用大手筆(bi)狠抓環保(bao)工作。據(ju)悉,新華制藥(yao)在早前投資(zi)了(le)2000 余萬(wan)元(yuan),自行(xing)建設了(le)固廢焚燒能源(yuan)化(hua)項(xiang)目。
還有企業則從(cong)建立廢(fei)水(shui)生化(hua)裝置開(kai)始(shi),先后投資(zi)2億多元,新上、改造厭氧廢(fei)水(shui)處理裝置,新增VOC尾氣吸(xi)收治(zhi)理裝置等,使得(de)“三廢”均達到國家有(you)關排放標準。
日(ri)益嚴峻(jun)的環(huan)(huan)保(bao)政策倒逼藥企不得不重視環(huan)(huan)保(bao)問題,拉緊了“環(huan)(huan)保(bao)線(xian)”,投(tou)入大量資(zi)金,建設環(huan)(huan)保(bao)設施(shi)項目,在(zai)廢水、廢氣和固廢焚(fen)燒處理等(deng)方面狠(hen)下功(gong)夫(fu)。
3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藥企治污困(kun)局(ju)任重道遠
可以看到,部分藥企實際上在環保方面投入的資金還是巨大的。引進了環保新工藝、新技術,完善了環保硬件配套設施。投入了巨資來治理環境,可藥企為何還是頻陷治污困局?
“病人給自(zi)己開(kai)藥方”,讓(rang)專業環保企業靠邊(bian)站
現(xian)(xian)在專業化環保公(gong)(gong)司(si)參與不了環境(jing)治(zhi)理(li)項目(mu)的(de)問題非常(chang)突出(chu),頻(pin)繁出(chu)現(xian)(xian)這樣(yang)的(de)極端案(an)例:項目(mu)是企(qi)(qi)業自己的(de),要治(zhi)理(li)必須(xu)是自己集團(tuan)的(de)企(qi)(qi)業,因此走一個形式,由環保公(gong)(gong)司(si)中標,但最后(hou)還是得包給業主(zhu)集團(tuan)下面新成立的(de)公(gong)(gong)司(si),哪怕這家(jia)公(gong)(gong)司(si)沒有專業的(de)治(zhi)理(li)能力。
這(zhe)相(xiang)當于“病人給自己開(kai)藥方”,醫(yi)生則很難有處方權(quan)。非(fei)專(zhuan)業公司在(zai)(zai)設備(bei)或者單純(chun)的(de)(de)工程技術上有比較強(qiang)大的(de)(de)實力,但(dan)是在(zai)(zai)與自然和(he)生態的(de)(de)結(jie)合上則存在(zai)(zai)著比較嚴(yan)重的(de)(de)觀(guan)念上的(de)(de)偏差(cha)。
“頭(tou)痛醫頭(tou)、腳痛醫腳”,碎片式(shi)治(zhi)理環保(bao)問(wen)題
目前藥企的環保治理主要還是治理那些污染嚴重、災害隱患、環境問題突出的區域,今天因為廢水處理氨氮濃度超標了,就想辦法解決氨氮問題;明天臭氣濃度超標排放被要求整改了,就趕緊上設備治理臭氣。就問題治理問題,治理形式單一、治標不治本。
環保意識強(qiang)的藥企往往會對(dui)環保作出10年以(yi)上的長期規(gui)劃,意識較弱的藥企則“頭痛(tong)醫頭、腳痛(tong)醫腳”,碎片式(shi)地治(zhi)理環保問題(ti),導致新問題(ti)層出不窮(qiong)。
環保設備(bei)呈“半癱瘓狀態”,資金投(tou)入“打(da)水漂(piao)”
部分企業抱著僥幸心理,投入巨量資金,環保設備按照標準配置了,也按照標準購買安裝了。以一種“應付式整改”的心態,在日常的生產中,為了“節省”生產成本,讓好好的環保設備成了“擺設”,靜靜地“躺”在那里,不但讓投入資金“打水漂”,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未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同時(shi),鑒于資金有限(xian),藥(yao)企污水處(chu)(chu)理(li)站(zhan)的操作(zuo)員(yuan)往(wang)往(wang)是其他崗位退休下來的老員(yuan)工,運營(ying)能力(li)積(ji)累不足,不能實際性開展專(zhuan)業(ye)運行維護工作(zuo),讓設備普遍處(chu)(chu)于半(ban)癱(tan)瘓狀態,造成了嚴重后果。
結 語
“綠色制藥”已經成為了制藥企業踐行雙碳目標的關鍵,制藥廢水領域的“容錯率”還將繼續降低。這樣看,制藥廢水處理領域誠然也有較高的可開發性,環保節能裝備的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長!
在面(mian)臨良好(hao)發(fa)展機(ji)遇的同時,環保設備(bei)企(qi)業還需(xu)要潛心研究“工藝”,跨越(yue)“工藝”與“裝備(bei)”脫節的藩籬。
從工藝角(jiao)度(du)出(chu)發,研(yan)發出(chu)符合(he)工藝特點的升(sheng)級設備產品,切實(shi)積極解(jie)決制藥(yao)企業(ye)在環(huan)(huan)保(bao)訴(su)求中的痛點、難點,為節能環(huan)(huan)保(bao)把好生產關。
只有這樣才(cai)能(neng)為制(zhi)藥產業的高質量發(fa)展注入活力,才(cai)能(neng)真正把機(ji)會(hui)變成環保裝備企(qi)業發(fa)展的助(zhu)推劑。
聲明:本文轉自(zi)環保(bao)水(shui)圈,作(zuo)者清歡,本文版權歸原作(zuo)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jin)供學習(xi)交(jiao)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tu)。如(ru)文中(zhong)的內容(rong)、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qing)及時(shi)聯系我們刪除(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