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企業,宣布退出環保業務運營類資產
又一家企業(ye),宣布退出環保(bao)業(ye)務板(ban)塊的運營類資產。
11月26日晚間,上海(hai)電(dian)氣(601727)發布公(gong)告稱(cheng),公(gong)司擬通過上海(hai)聯合產權交易所公(gong)開掛(gua)牌轉讓所持有(you)(you)的(de)上海(hai)電(dian)氣集團(肅寧)環保科技有(you)(you)限公(gong)司(下稱(cheng)“肅寧公(gong)司”)100%股(gu)權,掛(gua)牌價(jia)格1.57億元。
▼圖片來源:上(shang)海電(dian)氣
本次交易的目的,是逐步退出旗下環保業務板塊的運營類資產,聚焦核心裝備和產品技術的自主研發,推動環保業務板塊轉型發展。
今年(nian)以來,已有(you)不少企業(ye)扎堆出讓環保(bao)資產,形成了(le)(le)一波(bo)風潮(chao)。同時,還有(you)多家上市(shi)公司,都把名(ming)字中的“環境”兩個字去掉(diao)了(le)(le)。
扎堆出讓環(huan)保資產(chan),上市公司(si)改名潮,反(fan)應的都(dou)是同一個趨勢(shi)。難道(dao),環(huan)保產(chan)業真的不(bu)香(xiang)了?
一、逐步退(tui)出環保業務(wu)運營類資產 推動環保板塊轉型發展
11月25日,上海電氣董事會(hui)五屆一百零三次會(hui)議(yi)審議(yi)通過(guo)《關于上海電氣集(ji)團(tuan)股(gu)份有(you)限公司公開(kai)掛(gua)牌(pai)轉讓(rang)上海電氣集(ji)團(tuan)(肅(su)寧(ning))環保科技有(you)限公司100%股(gu)權的議(yi)案》,同意公司通過(guo)聯交所(suo)公開(kai)掛(gua)牌(pai)轉讓(rang)所(suo)持(chi)肅(su)寧(ning)公司100%股(gu)權。表決結果是8票同意,0票反對,0票棄權。
2021年,上海電氣投資建設(she)了肅寧垃圾焚燒(shao)發電項目,而(er)肅(su)寧公(gong)司(si)(si)正是(shi)為了承接肅(su)寧項(xiang)目(mu)設立的項(xiang)目(mu)公(gong)司(si)(si),公(gong)司(si)(si)實繳資本金約人(ren)民幣1.13億元(yuan),項(xiang)目(mu)已于去年7月正式進(jin)入商(shang)業運營。
財務數據顯示,肅寧公司去年的營業收入為9922.79萬元,凈利潤也有309.53萬元。今年一季度營收有所下降,只有827.82萬元,凈利潤也下降到-40.25萬元。
▼圖片(pian)來源:上海電氣
該項(xiang)目的(de)生(sheng)活垃(la)圾日均處置(zhi)數(shu)為500噸(dun)/日,固(gu)廢處置(zhi)單價是人民(min)幣86.7元每(mei)噸(dun),垃(la)圾發電上網單價(含稅)人民(min)幣0.65元/kwh,應該說(shuo)收益還是不錯(cuo)的(de)。
上海申(shen)威(wei)資產評估(gu)有限公司的資產評估(gu)顯示,肅寧(ning)公司股東全部(bu)權益價(jia)值為(wei)人(ren)民幣1.57億元。
看起來還不錯的項目,剛剛投產一年,上海電氣為啥就要把它賣了?起因是公司業務板塊調整。上海電氣表示,本次交易的目的是為了逐步退出旗下環保業務板塊的運營類資產,聚焦核心裝備和產品技術的自主研發,推動環保業務板塊轉型發展。
據了(le)(le)解,上(shang)海電氣(qi)是一家大型綜合(he)性(xing)高端(duan)(duan)裝(zhuang)備制(zhi)造企(qi)業(ye),業(ye)務涵(han)蓋能(neng)(neng)源裝(zhuang)備、工業(ye)裝(zhuang)備、集成服務等多個領域。近年(nian)來,公司在高端(duan)(duan)裝(zhuang)備制(zhi)造和新能(neng)(neng)源產業(ye)布(bu)局方面取得了(le)(le)顯著(zhu)進展,但(dan)在環保業(ye)務板(ban)塊的表現卻相(xiang)對不佳。
今(jin)年前三季度(du),上海電氣實現營業(ye)收入765.95億(yi)元,同比減少(shao)了2.27%;歸(gui)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jing)利潤7.58億(yi)元,同比也減少(shao)7.67%。整體業(ye)績(ji)面(mian)臨一定的增(zeng)長(chang)壓力(li)。
因此,分析人士認為,通過剝離虧損的環保業務,上海電氣可以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入到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等核心業務領域,提升整體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從長遠來看,這有助于公司聚焦核心業務、優化資產結構并提升整體競爭力。
同一天,上海電氣還宣布,公司決定終止投資寧波海鋒綜合處理項目,該項目主要通過焚燒的方式處理危險廢棄物。上海電氣經過審慎評估,認為其繼續建設并進入商運后不具備盈利能力。
二(er)、優化資產結構(gou) 大批企業扎(zha)堆出讓環保(bao)資產
事實上,今年以來(lai),已(yi)經(jing)有(you)不少企業扎堆出讓(rang)環保資產,形成了(le)一波風潮。
比如,3月底,北京控股環境集團公開掛牌轉讓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北控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北控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掛牌價5282.34萬元。
這筆交易(yi),由于(yu)遲遲征集不到意向(xiang)受讓方,多次分階段降低(di)轉讓底價(jia)(jia)后,最終在6月7日以4148.811萬元的價(jia)(jia)格成(cheng)交。相比最初報價(jia)(jia),最終成(cheng)交價(jia)(jia)下(xia)跌了超過20%。
5月底,啟迪環境通過(guo)上海(hai)聯(lian)合產(chan)權(quan)交易所公(gong)開掛牌征集(ji)所持有(you)間(jian)接控股(gu)子公(gong)司(si)(si)咸陽逸清生物科技有(you)限公(gong)司(si)(si)100%股(gu)權(quan)報價。據了(le)解,咸(xian)陽逸清(qing)生物科技有(you)限(xian)公司擁(yong)有(you)咸(xian)陽市城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hua)利用(yong)和無害化(hua)處理項目特(te)許經營(ying)權,項目處理量為100噸(dun)/日,特(te)許經營(ying)期限(xian)為25年。
到了6月初,高能環境全資子公司——西藏蘊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又以協議轉讓方式將持有的玉禾田環境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9961%的股權轉讓給了自然人楊明煥先生,股權轉讓交易對價為2.55634400億元,交易方式為現金支付。
6月中旬,僑銀股份將持有的廣州銀利環境服務有限公司49%股權以人民幣1.07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中國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時額外讓渡2%表決權。
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不完全統計,2024上半年發生環保資產收并購案27起,交易額超67億。
▼圖片來源:全聯(lian)環境商(shang)會
這些企業為何扎堆出讓環保資產?他們自己給出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聚焦主業、優化資產結構或是戰略調整、資產變現、剝離不良資產等。
這其中,可能“聚焦主業、優(you)化資(zi)產結構(gou)”已成為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今年(nian)9月18日,天源環(huan)保公(gong)告,持股(gu)5%以上的(de)股(gu)東(dong)康佳集團(tuan)擬通過(guo)公(gong)開征(zheng)集轉讓方式(shi)轉讓公(gong)司3000萬股(gu)股(gu)份,而這已(yi)經不(bu)是(shi)康佳集團(tuan)首次(ci)出讓環(huan)保資(zi)產了。
曾幾何時,康佳(jia)集團大舉進軍環(huan)保(bao),兩個多月就(jiu)拿(na)下41億項目(mu)。但2019年(nian)之后,康佳(jia)的(de)環(huan)保(bao)業(ye)績開始走入下坡路(lu),業(ye)績逐年(nian)減(jian)少,增速一路(lu)為(wei)負。
鑒于此,集團(tuan)在2023年年報(bao)中才表示(shi),公司業(ye)務(wu)調整,優化非核心(xin)業(ye)務(wu),將(jiang)逐步退出(chu)工貿(mao)和環(huan)保業(ye)務(wu),將(jiang)資源聚(ju)焦到(dao)消費(fei)電子和半導體(ti)兩大(da)主業(ye),環(huan)保業(ye)務(wu)被徹底“優化”。
三、上市(shi)公司改名潮(chao) 去掉(diao)名稱中(zhong)的“環(huan)境”二字
除(chu)了扎(zha)堆(dui)出(chu)讓環保(bao)資產,今年還有不少上市公司,都把名字(zi)中的“環境”兩個字(zi)去掉了。
比如,今年7月,盛劍環境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中文全稱正式變更為“上海盛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盛劍環境”變成了“盛劍科技”。
之所以更名(ming),是因(yin)為近年來(lai),公司(si)聚焦(jiao)半導體(ti)附屬裝備及核(he)心零部件、電(dian)子化學品材料(liao)的(de)(de)研發(fa)攻關、創新應用(yong),在(zai)研發(fa)驗證、機型升級、市場(chang)拓展等方面取(qu)得了一定的(de)(de)成(cheng)果。當前(qian)公司(si)全稱中的(de)(de)“環境”“系統”已不能準(zhun)確描述(shu)和(he)涵蓋公司(si)當前(qian)部分業務。
10月30日,中金環(huan)境公告(gao),公司擬(ni)吸收合并全資子公司南(nan)方泵業,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名(ming)稱也將變更為(wei)“南(nan)方(fang)泵業(ye)股份(fen)有(you)限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wei)“南(nan)方(fang)泵業(ye)”。
公告顯示,公司業(ye)務(wu)目前主要涉及通用設備(bei)制(zhi)造(泵業(ye))和環(huan)境治理兩大類。2021-2023年(nian)中(zhong)金環(huan)境業(ye)務(wu)板塊中(zhong),泵業(ye)營(ying)收占比達78.5%、80.9%、88.2%,而環(huan)境治理業(ye)務(wu)則營(ying)收規模(mo)較(jiao)小,盈利能力較(jiao)差。
因此,吸收(shou)合并和(he)更(geng)名方案(an)有利于聚焦先(xian)進制造(zao)業(ye)主業(ye)、減少(shao)管理層級、提升管理效(xiao)率(lv)、強(qiang)化南方泵業(ye)的(de)品牌效(xiao)應和(he)公司核(he)心競爭力。
有意(yi)思的是,2016年,南(nan)方泵業把(ba)名字改為中金環(huan)境,正(zheng)式進軍環(huan)境產業,如今又(you)將改回去。8年時間,走過(guo)了一個輪回。
僅僅過了一天,10月31日,朗坤環境也宣布,擬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深圳市朗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代碼“301305”和證券簡稱“朗坤環境”暫時不變。
改名的(de)原(yuan)因(yin),是因(yin)為隨著公司(si)經營范圍(wei)的(de)擴大(da),公司(si)業務(wu)(wu)由(you)有機固廢資(zi)源(yuan)化處理業務(wu)(wu)單一板塊(kuai)(kuai)擴張(zhang)為生物質資(zi)源(yuan)再生業務(wu)(wu)與合成生物智造業務(wu)(wu)兩大(da)板塊(kuai)(kuai),為符合公司(si)目(mu)前業務(wu)(wu)實際情況,提升公司(si)品牌(pai)形象(xiang)和品牌(pai)價值,變更公司(si)名稱。
▼圖片來源:朗(lang)坤科技(ji)
此次更(geng)名,強調了公司在生(sheng)物科技領域的沉淀,也反映朗坤(kun)環境通(tong)過(guo)生(sheng)物科技不斷加速企(qi)業轉型的決心,更(geng)是響(xiang)應國家戰略層面推動(dong)綠色低碳發展(zhan)、科技發展(zhan)的大勢。
四、結語
其實,無論是扎堆出讓環保(bao)資(zi)產,還是上市公司改名潮,反應(ying)的都是同一個趨勢。
當前,資本市(shi)(shi)場確實對環(huan)保(bao)行(xing)業估值很低。有(you)(you)統計顯示,在所有(you)(you)31個行(xing)業上(shang)市(shi)(shi)公司的市(shi)(shi)值均值行(xing)業排名(ming)中,環(huan)保(bao)行(xing)業排名(ming)墊底,大概是41億。
但事(shi)實上(shang),環保行業的業績并沒有(you)這(zhe)么不堪。申萬數據顯示,31個行業中,環保上(shang)市(shi)公司的凈利潤率是9.2%,收益相對可觀。
自從(cong)2013年以后,環保大(da)潮(chao)風起云(yun)涌。一會兒(er)“野蠻人入(ru)侵”了(le),一會兒(er)地方環保集團“百(bai)團大(da)戰(zhan)”了(le),整個行業好不熱(re)鬧,搞得環保人的(de)心態(tai)也浮躁起來。
2015年的(de)時候,一大波外來者跨界涌入(ru)環保(bao)行業(ye),大家覺得這是擠占了環保(bao)企業(ye)的(de)蛋糕(gao),表示(shi)不滿。
如(ru)今,這些(xie)跨界(jie)者有(you)的退出了(le),出讓環(huan)保資產(chan),重新聚焦主業,有(you)人又覺得這是(shi)在看空環(huan)保行(xing)業,也不是(shi)好事。
人多了不好(hao),人少了也不好(hao),到底什么時候好(hao)?
記得(de)以(yi)前采(cai)訪過一家環(huan)保(bao)企業,他們(men)特(te)別懷念以(yi)前那種“歲(sui)月靜好”的時代(dai)。“那時候沒有幾家環(huan)保(bao)企業,日子過得(de)很舒服,利(li)潤率可以(yi)高一點(dian)。但當(dang)環(huan)保(bao)成(cheng)為‘風口(kou)’之后,大(da)家都覺得(de)這是一塊肥肉,國企央(yang)企紛紛涌入(ru),競(jing)爭(zheng)壓(ya)力(li)也比以(yi)前大(da)多了(le)。”
要是按照這個(ge)說法,那么今天,那些跨界者(zhe)紛紛離(li)去,環保行業是不是又迎回好時代(dai)了?
事實(shi)上(shang),環保行業(ye)可(ke)能永遠也無法回到(dao)以前(qian)那(nei)種“歲月靜好”的狀態了(le)。畢竟國家的重視程度(du)不一樣,環保的治理階段不一樣,整個行業(ye)已(yi)經(jing)掀開(kai)了(le)新的篇章。
但不管怎么變,環保企業(ye)都應(ying)(ying)該(gai)把(ba)握自己內心的節(jie)奏。既不應(ying)(ying)該(gai)因為“風口(kou)”來了就頭腦(nao)發熱(re),盲目激進(jin);也不能夠由于“風口(kou)”退去就垂頭喪氣,悲觀(guan)失望。
無論政策怎么變化,外來者涌入還是離去,環(huan)保(bao)(bao)治理需(xu)求其(qi)實一直都在那里(li),環(huan)保(bao)(bao)產業也一直都在那里(li)。
治理好環(huan)境污(wu)染,還人(ren)民群(qun)眾(zhong)一(yi)份碧水(shui)藍天,才(cai)是環(huan)保人(ren)真正需要考慮的事(shi)情。
聲明:本文(wen)(wen)轉自環保圈(quan),作(zuo)(zuo)者伏波望(wang)族。本文(wen)(wen)版權(quan)歸(gui)原作(zuo)(zuo)者所有,不代(dai)表本網(wang)站(zhan)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shang)業用途。如文(wen)(wen)中的內(nei)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cun)在第三方的在先(xian)知識產權(quan),請(qing)及時聯(lian)系我們(men)刪(shan)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