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 環保“大部制”開啟大生態監管時代
4月16日上(shang)午,新組建的生(sheng)態環境部正式(shi)掛牌。李干(gan)杰任黨(dang)組書記、部長。新部門生(sheng)態環境監(jian)管(guan)職能強化,監(jian)管(guan)領域拓展,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yao)的意義。
從1974年到2018年,我國環保機構經歷了7次變革,逐步從小環保發展到了大環境。如今回望這7次變革,可以看到每一次變革都在級別、權限上不斷提高、增強,對于推動環保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一位在環保系統工作近40年的原環保部官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生態環境部的成立,未來環保機構的職責將從點源污染防治走向大區域、大生態的環境監管。
部門職能從(cong)“組(zu)織協(xie)調”到“統(tong)一(yi)負責”
2018年4月16日上午,環(huan)(huan)(huan)保(bao)(bao)(bao)部(bu)門(men)口(kou)擠(ji)滿了人(ren),大家期待著新(xin)組建的(de)生態環(huan)(huan)(huan)境部(bu)揭(jie)牌,見(jian)證新(xin)一輪(lun)的(de)環(huan)(huan)(huan)保(bao)(bao)(bao)機構改革。對于很(hen)多老環(huan)(huan)(huan)保(bao)(bao)(bao)人(ren)而言,每一次(ci)環(huan)(huan)(huan)保(bao)(bao)(bao)改革,都能夠帶(dai)來我(wo)國(guo)環(huan)(huan)(huan)保(bao)(bao)(bao)事業的(de)快(kuai)速發展。
回首44年前的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成立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正式走出了我國環境保護的第一步。當時,對于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分工是,負責制定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審定全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
之后的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首次頒布,中國環境保護開始邁上法制軌道。
1982年,環保機構再次迎來變革,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內設環境保護局。同時,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1984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局改為國家環境保護局,仍歸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同時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國環境保護的規劃、協調、監督和指導工作。
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成立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副部級),明確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經過10年發展,1998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是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
在隨后,每隔10年,環保機構都迎來一次大變革。2008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2018年,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生態環境部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并組織實施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和標準,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和執法工作,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組織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等。
作為環保機構變化的見證人之一,上述原環保部官員談到,從7次變革來看,環保機構的變化體現在人員編制、職責范圍的擴大,機構規格在不斷提升,體現了中央對環保工作越來越重視。“環保(工作)由過去的工業污染防治到城市污染防治、農村污染防治,最后擴大到生態環境保護,賦予環保機構的職責職能、任務越來越多,對環保機構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他說。
開(kai)啟新征程(cheng),進入大生態監管時代
近年來(lai),在環境保護管理過程中,破(po)除(chu)部(bu)門交(jiao)叉問(wen)題的呼聲(sheng)高漲。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組建生態環境部。將環境保護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整合,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對于此次改革的意義,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李干杰指出,這個方案明確把原環境保護部的全部職責和其他6個部門相關的職責整合到一起,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他表示,這個改革是黨中央實現深化改革總目標的一個重大舉措,是體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一個具體行動,是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
李干杰強調,組建生態環境部,有“五個打通”,把原來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職責統一起來:第一是打通了地上和地下;第二是打通了岸上和水里;第三是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第四是打通了城市和農村;第五是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就是統一了大氣污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
2018年(nian)4月3日(ri),李干(gan)杰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hui)議(yi),傳達學習習近(jin)平總書(shu)記4月2日(ri)下午在中(zhong)央財經(jing)委員會(hui)第一(yi)次(ci)會(hui)議(yi)上關(guan)于(yu)打(da)(da)好污染(ran)防(fang)(fang)治(zhi)攻堅戰(zhan)的(de)(de)(de)重(zhong)要(yao)講話(hua)精神,會(hui)議(yi)指出(chu),習近(jin)平總書(shu)記的(de)(de)(de)重(zhong)要(yao)講話(hua)明(ming)確(que)(que)要(yao)求,要(yao)打(da)(da)幾場標(biao)志性的(de)(de)(de)重(zhong)大戰(zhan)役(yi),具體(ti)包括(kuo):打(da)(da)贏藍天保(bao)衛戰(zhan)、打(da)(da)好柴油貨車污染(ran)治(zhi)理、城(cheng)市黑臭(chou)水體(ti)治(zhi)理、渤海綜合治(zhi)理、長江保(bao)護(hu)修復、水源地保(bao)護(hu)、農業農村污染(ran)治(zhi)理七大攻堅戰(zhan)。我們要(yao)把這七場標(biao)志性的(de)(de)(de)重(zhong)大戰(zhan)役(yi),作為(wei)打(da)(da)好污染(ran)防(fang)(fang)治(zhi)攻堅戰(zhan)的(de)(de)(de)突(tu)破(po)口和(he)“牛鼻(bi)子”,抓緊制定(ding)作戰(zhan)計劃(hua)和(he)方(fang)案,細化(hua)目標(biao)任(ren)務、重(zhong)點(dian)舉(ju)措和(he)保(bao)障條件,做(zuo)到按(an)圖(tu)施工、掛圖(tu)作戰(zhan),以重(zhong)點(dian)突(tu)破(po)帶(dai)動整體(ti)推進,確(que)(que)保(bao)七大攻堅戰(zhan)役(yi)3年(nian)時間明(ming)顯(xian)見效。
對于新的環保機構給未來環保工作帶來的變化,上述原環保部官員認為,從機構改革來看,把6個部門職責劃歸過來,在污染防治上體現了一個事情一個部門管理的宗旨,有效杜絕了多部門交叉管理帶來的低效、扯皮現象。同時,提出成立五大綜合執法體系,其中生態環境交給了生態環境部,今后生態環境的執法將會統一。
他(ta)進(jin)(jin)一(yi)步介紹,未(wei)來,大生(sheng)態監(jian)管(guan)(guan)(guan)會進(jin)(jin)一(yi)步體現,不僅僅是對(dui)自然保護區監(jian)管(guan)(guan)(guan),還包括對(dui)生(sheng)態功(gong)能區監(jian)管(guan)(guan)(guan)等,流域(yu)、區域(yu)的(de)執法(fa)監(jian)管(guan)(guan)(guan)也都會得到(dao)進(jin)(jin)一(yi)步加強,過去環境(jing)執法(fa)只(zhi)是對(dui)污染防治、點源、城市污染的(de)監(jian)管(guan)(guan)(guan),未(wei)來會走向大區域(yu)、大生(sheng)態的(de)監(jian)管(guan)(guan)(guan)。

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