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污染環境罪數量下跌背后:隱秘的地方保護
秦嶺千(qian)幢違建別墅、長(chang)江(jiang)傾倒千(qian)噸固廢(fei)……剛(gang)(gang)剛(gang)(gang)過去的2018年,生態環境(jing)大案頻出,污染防(fang)治攻堅戰力度不(bu)減。
在對污(wu)染環(huan)境(jing)行為(wei)的打(da)擊手段中,污(wu)染環(huan)境(jing)罪是(shi)最為(wei)嚴厲的一(yi)種,可以作為(wei)觀察(cha)環(huan)保走勢的風向標。自(zi)從2011年我國(guo)刑法設(she)立此(ci)罪之后,污(wu)染環(huan)境(jing)罪的數量逐年增長,經(jing)歷(li)了(le)兩個(ge)明顯變化的階(jie)段。
2011-2013年(nian)(nian),污染環境罪從無到有,但案例寥(liao)寥(liao),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我國法(fa)院(yuan)三年(nian)(nian)里作出的(de)一審判決數量分別為1、2、48件。隨著十(shi)八(ba)大后強力治污,尤其是(shi)2013年(nian)(nian)和2016年(nian)(nian)司(si)法(fa)解釋(shi)的(de)出臺、修改(gai),污染環境罪數量開始爆炸(zha)式增(zeng)(zeng)長,2014年(nian)(nian)后每年(nian)(nian)均在千件以上,并保持(chi)穩定(ding)增(zeng)(zeng)長,2017年(nian)(nian)一審判決案件已高達1700余件。
但污染環境罪在2018年迎來拐點(dian),截至目前公布的一審判決僅1200余件,較2017年出(chu)現(xian)劇烈(lie)下降(jiang)。
“近幾年(nian)來(lai),隨(sui)著司(si)法(fa)、行(xing)(xing)政執法(fa)等手段的完善,對污(wu)染環境行(xing)(xing)為產生了強(qiang)大的震懾(she)力,可(ke)以說嚴重污(wu)染環境行(xing)(xing)為減少(shao)得非常明顯。”中國綠發會(hui)副秘書長馬勇說
不(bu)過,也(ye)有環保(bao)人士和執法人員對記者表示,近幾年來,污(wu)染(ran)環境(jing)罪(zui)對“黑(hei)作坊(fang)”的打擊力度空前、成效明顯。現(xian)在(zai),更(geng)大比例(li)的污(wu)染(ran)行為(wei)主(zhu)要發(fa)(fa)生在(zai)企(qi)業(ye)身上,但由于地方保(bao)護,尤其是經濟下行期,環保(bao)與經濟發(fa)(fa)展的短期影響更(geng)為(wei)明顯,污(wu)染(ran)環境(jing)罪(zui)對企(qi)業(ye)的處罰力度一直不(bu)彰。
馬勇(yong)認為,2019年(nian)(nian)污染環(huan)境罪(zui)案件數量會(hui)較(jiao)2018年(nian)(nian)保(bao)持穩定增長,“此類犯(fan)罪(zui)急劇增長的基礎已(yi)經不再,但環(huan)保(bao)力(li)度(du)也(ye)不會(hui)放松”。受(shou)訪專家(jia)還認為,污染環(huan)境罪(zui)適(shi)用過程中的緩刑多、量刑輕、罰(fa)金低問(wen)題,有望(wang)統一(yi)司法標準(zhun),這(zhe)將更加考驗(yan)地方(fang)選擇用什么樣的方(fang)式(shi)發展(zhan)經濟。
司法(fa)案例新(xin)特點
2018年7月,最(zui)高(gao)人民檢察院下發《關于充(chong)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助力打好污(wu)(wu)染(ran)防治攻堅(jian)戰的(de)(de)通知(zhi)》(下稱《通知(zhi)》)提(ti)出,要以(yi)“零容忍”態度堅(jian)決懲治非法排放(fang)、傾倒或(huo)者處置(zhi)有毒有害污(wu)(wu)染(ran)物(wu)、非法排放(fang)超標污(wu)(wu)染(ran)物(wu)的(de)(de)犯罪,以(yi)及篡改偽造環境(jing)監測(ce)數據(ju)、干擾自動檢測(ce)、破(po)壞環境(jing)質(zhi)量(liang)檢測(ce)系(xi)統的(de)(de)犯罪,無證(zheng)為他人處置(zhi)危(wei)險廢物(wu)、故(gu)意提(ti)供(gong)虛假(jia)環境(jing)影響評價(jia)意見等(deng)環境(jing)污(wu)(wu)染(ran)犯罪。
現實中,非(fei)法(fa)排放(fang)、傾倒或者處置有毒有害(hai)(hai)污染(ran)物往(wang)往(wang)與無證為他人處置危(wei)險廢物攪在(zai)一起,形(xing)成銷售、運送、利用、處置、排放(fang)有害(hai)(hai)污染(ran)物犯罪鏈,司法(fa)機關(guan)正在(zai)加(jia)大對全鏈條打擊的廣度和(he)力度。
2014年以來(lai),山(shan)東省(sheng)惠民縣張某某等4人開了一間(jian)生(sheng)產化學品富馬(ma)酸的小作坊,他們在未取(qu)得資質的情況(kuang)下,租賃原惠民縣第二油(you)棉(mian)廠廠房(fang),將7個廠房(fang)改(gai)造成儲(chu)存(cun)池,并挖置露天土坑(keng),購進(jin)廢(fei)酸水存(cun)儲(chu)于土坑(keng)、儲(chu)存(cun)池進(jin)行(xing)沉(chen)淀,將沉(chen)淀好的廢(fei)酸水進(jin)行(xing)壓濾、加熱(re)處理,經甩干、烘干生(sheng)成富馬(ma)酸。
而張某某等人(ren)生(sheng)產富馬酸(suan)的原(yuan)(yuan)料廢酸(suan)水(shui)又是(shi)從何而來(lai)呢?原(yuan)(yuan)來(lai)來(lai)自同樣沒(mei)有《危險廢物(wu)經(jing)營(ying)許(xu)可(ke)證(zheng)》的太(tai)谷澤鈺化工有限公(gong)(gong)司,而澤鈺公(gong)(gong)司的這些廢水(shui)又是(shi)向(xiang)邯鄲鑫寶(bao)煤化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gong)(gong)司購得,鑫寶(bao)公(gong)(gong)司總經(jing)理韓某明知澤鈺公(gong)(gong)司沒(mei)有經(jing)營(ying)資質,仍向(xiang)澤鈺公(gong)(gong)司提供了酸(suan)廢水(shui)。
2017年9月20日,惠(hui)民(min)(min)縣人(ren)(ren)民(min)(min)法院對7名被告(gao)(gao)人(ren)(ren)均(jun)作(zuo)出(chu)有罪判(pan)決(jue)。判(pan)決(jue)作(zuo)出(chu)后6天,惠(hui)民(min)(min)縣檢察院提出(chu)抗訴,理由是(shi)一審判(pan)決(jue)對其中(zhong)一名被告(gao)(gao)人(ren)(ren)沒(mei)有并(bing)處罰(fa)金,屬(shu)適用(yong)法律(lv)錯誤、量刑不當。2018年1月19日,濱州市中(zhong)級人(ren)(ren)民(min)(min)法院經審理采納該(gai)抗訴意見,依法改(gai)判(pan),對這名被告(gao)(gao)人(ren)(ren)判(pan)處有期徒刑四年,并(bing)處罰(fa)金人(ren)(ren)民(min)(min)幣40萬元。
除了全鏈條打擊外,在污染環境罪(zui)案(an)件中,大多(duo)數(shu)被告人是(shi)因(yin)為(wei)污染土壤(rang)、水(shui)體(ti)而被處罰,因(yin)為(wei)造成大氣污染被定罪(zui)的(de)案(an)件極少,未(wei)來這一(yi)局面(mian)將發生改變。
南京(jing)信息工程大(da)學氣(qi)候變(bian)化與(yu)(yu)公共(gong)政策研究院副(fu)教授何(he)亮亮認為,存在于大(da)氣(qi)中的毒(du)害物質的流(liu)動性與(yu)(yu)揮發性更強(qiang),更容易隨(sui)著(zhu)大(da)氣(qi)的改(gai)變(bian)而消散、稀釋(shi)或遷移,因此污(wu)染行為、損害結果(guo)及兩者之間因果(guo)關系(xi)的認定更為困(kun)難。
2018年(nian)11月,最高院發布(bu)10起(qi)涉環境污染典型案(an)例,其中包括(kuo)一起(qi)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引發大氣(qi)污染刑事案(an)件(jian)。
案例發(fa)布機關認為,近年來,長江流域的(de)區(qu)(qu)域性霧霾、酸(suan)雨態勢長期持續,人民法(fa)院需要充(chong)分發(fa)揮環境(jing)資源(yuan)刑事審(shen)判的(de)懲治(zhi)和教育(yu)功能,依法(fa)審(shen)理長三角、成渝(yu)城市群(qun)等重點(dian)區(qu)(qu)域的(de)大氣(qi)污(wu)染(ran)防治(zhi)案件,嚴(yan)懲重罰大氣(qi)污(wu)染(ran)犯罪行為。
犯罪數量為何下(xia)降
生態文明(ming)建設事(shi)關民生冷暖。
新華社(she)2019年(nian)1月13日報道,截(jie)至2018年(nian)10月,全(quan)國檢察(cha)機關共批捕污染(ran)環境類(lei)犯罪(zui)(zui)3559人、破壞資源類(lei)犯罪(zui)(zui)8459人。司法(fa)治污力度可謂仍維(wei)持(chi)高壓。
但從已公布判決數量(liang)來看,污(wu)染(ran)環境(jing)罪(zui)在2018年進(jin)入(ru)了拐(guai)點(dian)。污(wu)染(ran)環境(jing)罪(zui)在2011年5月寫(xie)入(ru)刑法(fa),2018年前,其(qi)司法(fa)適(shi)用經(jing)過了兩個階段。
根據中(zhong)國裁(cai)判文書網,2011-2013年,污染環境罪一審判決僅51件,尤其(qi)是(shi)前兩年分別只有1、2件。
“2013年污(wu)染環境(jing)罪(zui)司(si)(si)法解釋出臺(tai),2015年新(xin)修訂的環保法施(shi)行,2016年污(wu)染環境(jing)罪(zui)司(si)(si)法解釋修訂,大大促進(jin)了這個罪(zui)名司(si)(si)法實踐的發(fa)展。”馬(ma)勇(yong)告訴記者。
數(shu)據顯示(shi),從2014年開始污染(ran)環境(jing)罪一(yi)審判(pan)決開始爆發(fa)式(shi)增(zeng)長,但這(zhe)一(yi)增(zeng)勢(shi)在2018年停止。截至2019年1月14日,中國裁判(pan)文書網上2018年一(yi)審判(pan)決數(shu)為1284件,比2017年的1700余(yu)件下滑(hua)明(ming)顯。
同樣的趨勢也從其他數(shu)據(ju)得以體(ti)(ti)現。生態環境(jing)(jing)部數(shu)據(ju)顯示,2017年1-11月(yue)(yue),全國移(yi)(yi)送(song)涉嫌環境(jing)(jing)污染犯罪(zui)案件2523件,同比(bi)增長46.3%。但2018年1-11月(yue)(yue),移(yi)(yi)送(song)涉嫌環境(jing)(jing)污染犯罪(zui)案件2367件,較上年同期減少6.18%。
“這(zhe)是近年(nian)來(lai)我(wo)國大力(li)治理環境(jing)污(wu)染取(qu)得重要(yao)成(cheng)效的(de)體現,當然,也不(bu)能排除(chu)2018年(nian)經濟(ji)下行形勢進一步嚴峻,地方在把握發展(zhan)經濟(ji)和(he)保護環境(jing)的(de)平(ping)衡(heng)時有所偏差(cha)。”馬勇說。
東部地區某縣一家小型(xing)造(zao)紙廠經營者(zhe)告訴記者(zhe),2018年下半年,他(ta)將原(yuan)本停產的天然氣鍋爐重(zhong)新燒煤運行了。
“全(quan)省已(yi)經要求淘(tao)汰全(quan)部小造紙(zhi)廠(chang)的燃(ran)煤鍋爐,但直到目前我的廠(chang)子是全(quan)縣唯一一家改成天(tian)然(ran)氣鍋爐的。因為天(tian)然(ran)氣價(jia)格(ge)太高,廠(chang)子2018年上半(ban)年一直停(ting)產(chan),現(xian)在扛不住了,只好燒(shao)煤偷偷生(sheng)產(chan)。”他說(shuo)。
值得注意(yi)的(de)是,實施環境(jing)污染犯罪的(de)主體(ti)(ti)絕大多數(shu)是個人,而非單位。有(you)(you)數(shu)據(ju)顯示,2014-2017年間,在全國法院作出的(de)四千多件(jian)污染環境(jing)罪一審判決中,行為主體(ti)(ti)是單位的(de)僅有(you)(you)幾(ji)十件(jian)。
“個人犯罪占絕大多數(shu),是(shi)因為查處的主要是(shi)‘黑作坊(fang)’,經營者沒有(you)注冊公司(si),所以只能以個人犯罪論處。不(bu)可否認的是(shi),經過多年打擊(ji),‘黑作坊(fang)’治(zhi)理(li)得較好,死灰復燃得到了有(you)效控制。”馬勇說。
企業排污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早就是環保處罰的硬骨頭(tou),這或許也是2018年污染環境(jing)罪數量下降的原因之(zhi)一。
“要查(cha)處(chu)一個(ge)企業(ye)(ye)是否(fou)偷(tou)排(pai)超(chao)排(pai),一般要經過縣委縣政(zheng)府領導的批(pi)準。我(wo)們查(cha)處(chu)過幾家企業(ye)(ye),但都(dou)是作出行政(zheng)處(chu)罰,限期整改(gai),沒有移送檢察機關。事實(shi)上(shang),污染環(huan)境罪的追訴(su)標(biao)準之一是超(chao)標(biao)排(pai)放3倍以上(shang),很多企業(ye)(ye)都(dou)達到這個(ge)標(biao)準了。”上(shang)述(shu)東部地區(qu)某縣一名(ming)環(huan)境執法(fa)人員告(gao)訴(su)記者。
處罰更(geng)重罪(zui)名更(geng)全?
打好污(wu)染防(fang)治攻堅(jian)戰仍然(ran)在路(lu)上,2019年污(wu)染環境(jing)罪的司法適用會有何趨勢性變(bian)化?
馬勇認為,2019年污(wu)染(ran)環境罪案件數量會(hui)較2018年保持(chi)穩定增(zeng)長,“此類犯罪急劇增(zeng)長的基礎已(yi)經不再,但環保力度(du)也(ye)不會(hui)放松”。
污染環境罪案件(jian)也可能出現結構性(xing)變化(hua)。“此類(lei)案件(jian)呈現量刑較輕特點,以緩刑案件(jian)數量多,同時罰(fa)金也不(bu)高(gao)。”他說。
中國(guo)綠發會統計的數(shu)據顯示(shi),2015年我國(guo)法(fa)院審理的污染環境罪(zui)案件中,罰(fa)金數(shu)額在3萬元以下的占68.43%,10萬元以上的只占8.63%。
在(zai)立法(fa)方面,污(wu)(wu)染(ran)環境(jing)罪也有改革空間。北京師范(fan)大(da)學刑事法(fa)律科學研究院教授趙秉(bing)志認為,可以將污(wu)(wu)染(ran)環境(jing)罪分解(jie)為數個(ge)罪名。他(ta)認為,不(bu)同類型污(wu)(wu)染(ran)的(de)危(wei)害(hai)性(xing)質和危(wei)害(hai)程度各有不(bu)同,過于概括的(de)污(wu)(wu)染(ran)環境(jing)罪忽略了各種污(wu)(wu)染(ran)類型的(de)個(ge)體差異。
而且(qie),過于概括的污染(ran)(ran)(ran)環境犯罪也不能(neng)與《水污染(ran)(ran)(ran)防(fang)治法(fa)》、《大(da)氣污染(ran)(ran)(ran)防(fang)治法(fa)》、《固體(ti)(ti)廢物污染(ran)(ran)(ran)環境防(fang)治法(fa)》等(deng)環境行政(zheng)法(fa)律充分銜接(jie),從而影響相應法(fa)律的實施效果。
將(jiang)不同類型污(wu)染行為單獨設立罪(zui)名(ming)已(yi)是多國共同經驗。德國刑法(fa)典在(zai)“環境犯罪(zui)”一章中,就分別設立了對污(wu)染水域(yu)、污(wu)染土地、污(wu)染空(kong)氣和侵害保護區等多種行為分別進行定罪(zui)處(chu)罰的(de)規定。
未來(lai),我(wo)國在(zai)立法中,針對環境污染的罪名也有望進一步細化。
轉自:21世紀(ji)經(jing)濟報(bao)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