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污水疫情期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應急方案
2019年12月以來,我國發生了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疫情,新冠病毒的播途徑及感染風險也因此備受關注。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有可能通過糞便途徑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的氣溶膠傳播。在此情況下,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和水環境風險防范的若干建議》,對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安全運行提出注意事項與對策措施,但針對小型村鎮污水項目無應對措施。為保障村鎮水環境安全,北控水務集團充分發揮社會責任,積極研究并與日前發布了《村鎮污水疫情期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應急方案》。
《村鎮污水疫情期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應急方案》
編寫人:王發珍、孫宛、劉宇心;審核人:張寶林;審定人:杭世珺。
一、方案背景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疫情席卷我國,并傳播至世界各地,因此,傳染性病毒的傳播途徑及感染風險備受關注。2020年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冠病毒)陽性。2020年2月14日,中國給水排水公眾號發布消息,“鐘南山團隊在患者糞便中檢出新冠活病毒,專家提示需注意下水道通暢!”。因此,新冠病毒可通過糞便途徑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的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市政污水系統直接接納并處理居民日常生活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生活污水,因此,存在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市政污水系統傳播的可能。在此情況下,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和水環境風險防范的若干建議》,對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安全運行提出注意事項與對策措施,但針對小型村鎮污水項目無應對措施。
為保障村鎮水環境安全,北控水務集團充分發揮社會責任感,經認真研究后,提出村鎮污水疫情期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應急方案,同時,可為部分疫區村鎮捐贈消毒設施及藥劑,為保障疫區村鎮水環境安全盡綿薄之力。
二、村鎮污水消毒現狀
截至2019年9月17日,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中,有24個發布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或同等效力的地方標準或其征求意見稿,其中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標準已經正式發布。
通過對這24個已發布的標準進行分析可以發現,pH、SS、COD、NH3-N、TN、TP、動植物油(大部分標準中的動植物油指標是在有農家樂污水接入時才生效)這7項指標是絕大多數標準中提出的指標,而對于防疫重要的糞大腸菌群值這個指標,只有河北、江蘇、浙江、山東、海南、甘肅這6個省給予了明確規定,其他地區未做要求。因此,我國目前已實施的村鎮污水處理廠站,多數未另行考慮消毒措施。
雖然在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目前普遍采用的較長泥齡的活性污泥本身具有多個數量級(log數)的病原體消除(滅活)效果,能夠滿足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滅活程度控制要求;但對于部分疫情村鎮,新型冠狀病毒仍有可能存在從感染者排放的污水到管網、再到污水處理廠站、最終回到水環境的潛在傳輸與暴露路徑。
因此,村鎮污水疫情期間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尤為重要。
三、常用消毒方式
目前,村鎮污水廠常用的消毒方式主要有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兩大類,根據官方報道,其中紫外線和含氯消毒劑均可以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
(一)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線消毒
紫外線消毒是一種物理性的消毒方法,紫外線消毒并不是殺死微生物,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進行滅活。紫外線消毒的原理是用紫外光摧毀微生物的遺傳物質核酸(DNA 或 RNA),使其不能分裂復制。紫外線是一種波長范圍為 136-400nm 的不可見光線,其中 260nm 附近已被證實是殺菌效率最高的,目前生產的紫外燈的最大功率輸出在 253.7nm 波長。
紫外線殺菌范圍廣而迅速,處理時間短,在一定的輻射強度下一般病原微生物僅需十幾秒即可殺滅,能殺滅一些氯消毒法無法滅活的病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一些較高等的水生生物如藻類和紅蟲等;過度處理一般不會產生水質問題;一體化的設備構造簡單,容易安裝,小巧輕便,水頭損失很小,占地少。
但是紫外線沒有持續消毒能力,并且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光復活問題;不易做到在整個處理空間內輻射均勻,有照射的陰影區,且處理效果受水中懸浮物影響大。
(二)化學消毒方法
1.液氯消毒
向水中加入液氯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損害細胞膜,使蛋白質、RNA和DNA等物質釋出,并影響多種酶系統(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巰基被氧化破壞),從而使細菌死亡。氯對病毒的作用,在于對其核酸的致死性損害。
2.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黃綠色氣體,具有與氯相似的刺激性氣體,極不穩定,氣態和液態均易爆炸,故必須以水溶液形態現場制取,即時使用。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在水中以溶解氣體存在,不發生水解反應。二氧化氯既是消毒劑,又是強氧化劑,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細菌芽孢,真菌,分枝桿菌和病毒等,并且這些細菌不會產生抗藥性。對細胞壁有較強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放出原子氧將細胞內的含巰基的酶氧化起到殺菌作用。二氧化氯最大的優點是不會與水中有機物作用生成三鹵甲烷。二氧化氯用于水消毒,在其濃度為0.5-1mg/L時,1分鐘內能將水中99%的細菌殺滅,滅菌效果為氯氣的10倍,次氯酸鈉的2倍,抑制病毒的能力也比氯高3倍,比臭氧高1.9倍。但是因其投資及使用成本較高,常用于自來水廠消毒,污水廠應用相對較少。
3.次氯酸鈉消毒
次氯酸鈉屬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劑。含氯消毒劑的殺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劑的最主要的殺菌機理,次氯酸鈉在溶液中生成次氯酸離子,通過水解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與其他氯的衍生物相同的氧化和消毒作用。次氯酸鈉所含的有效氯容易受日光、溫度的影響而分解,一般采用次氯酸鈉發生器現場制取;當水廠所在區域周邊具有穩定可靠的次氯酸鈉溶液供應商時,也可以采用投加次氯酸鈉溶液并定期補充的消毒方式。
4.氯片消毒
氯片為白色粉末或顆粒,有氯刺激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丙酮。其主要化學成分為三氯異氰尿酸和二氯異氰尿酸,一般二氯異氰尿酸可快速溶解,而三氯異氰尿酸有緩釋作用。氯片有許多不同規格的片劑,如:1g片、2g片、5g片、10g片、20g片、50g片、100g片、200g片、500g片等。不同規格的氯片的有效氯含量不同,在50-90%不等。
氯片的消毒殺菌效果顯著,溶于水后以次氯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可以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氯化變性致死,殺菌效果相當于漂白水的80-100倍,可以快速殺滅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等。另外氯片的藥效穩定,持續時間長,在同樣有效氯濃度的條件下,水溶液的穩定性和有效時間是漂白水的4-5倍,氯片在水解時存在生成次氯酸的平衡過程,可以持續進行次氯酸釋放。
5.臭氧消毒
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能氧化大部分有機物。臭氧滅菌過程屬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能夠除藻殺菌,對病毒、芽孢等生命力較強的微生物也能起到很好的滅活作用。
由于臭氧消毒受投資及成本的影響,在村鎮污水廠站中的應用相對較少,在此方案中,針對臭氧消毒不做過多介紹。
四、新型冠狀病毒的滅活簡介
根據相關文獻介紹,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屬于有包膜病毒,即其外部包有由蛋白質和脂肪組成的外層,且近年來引起嚴重流行性傳染病爆發的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均屬于有包膜病毒。
新冠病毒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根據已有對SARS在體外環境中的存活規律以及氯和二氧化氯滅活SARS的研究,可對新冠病毒在污水收集處理中的防控做參考。根據王新為等人對SARS的研究成果可知,SARS在污水中對消毒劑的抵抗力比大腸桿菌及f2噬菌體都低,在相同加氯量或余氯量情況下,氯制劑對SARS的滅活效果優于二氧化氯。當污水中游離余氯量保持在0.5mg/L(氯制劑)或2.19mg/L(二氧化氯)以上時可以保證完全滅活污水中的SARS冠狀病毒,但對大腸桿菌和f2噬菌體則不能完全滅活。由此可以得出,一方面,SARS冠狀病毒在體外環境中存活時間和溫度有關,對氯和二氧化氯敏感。另一方面,可以用大腸桿菌作為滅活SARS冠狀病毒的指示微生物。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屬于有包膜病毒,在污水系統中的存活能力低于無包膜的腸道病毒,且更易于消毒滅活。因此,城鎮污水處理常用的氯消毒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對于消毒標準的控制要求,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和水環境風險防范的若干建議》,我國現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規定的一級A標準(糞大腸菌群數量小于1000個/L)和一級B標準(糞大腸菌群數量小于10000個/L)能夠滿足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滅活程度控制要求,按此標準處理達標的污水排入接納水體,不會增加水體環境中的病毒暴露風險。
基于此,對現狀我國村鎮污水疫情期間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應急方案如下。
五、村鎮污水疫情期強化病菌滅活及消毒應急方案
目前,各地對村鎮污水出水標準的要求不一,尤其針對糞大腸菌群數的排放標準。大部分地區并未對村鎮污水中糞大腸菌群數進行要求,因此村鎮污水處理廠站并未設計消毒單元。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為了保障村鎮居民的人身安全,針對不同情況的村鎮污水處理廠站,提出疫情期消毒應急方案,供各地村鎮污水處理廠站參考。
(一)村鎮污水疫情期消毒應急方案
1.已有氯消毒設施的處理廠站
對于已有氯消毒設施的處理廠站,在疫情期間,保證腸道病毒滅活率大于99.99%(4log),建議適當增大氯消毒藥劑的投加量。
(1)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廠站
當處理廠站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時,由于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受水質影響較小,因此投加二氧化氯的廠站需保證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建議有效氯投加量為8-10mg/L。
(2)采用其他氯消毒的廠站
當處理廠站采用次氯酸鈉、次氯酸鈣或氯片消毒時,消毒藥劑受水質影響較大,消毒藥劑的投加量需結合實際出水情況而定。參考《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院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此類氯消毒藥劑的投加量為8-10倍的氨氮濃度及16倍的有機氮濃度,建議接觸時間為60-90min。
2.已有紫外消毒設施的處理廠站
對于已有紫外消毒方式的廠站,紫外劑量不小于16mj/cm2,同時,需補充氯消毒,保證15℃水溫條件下的余氯量不低于0.5mg/L,實際水溫較低時,余氯的量要適當增加,實際水溫較高時,余氯的量可適當減少。疫情期間建議補氯的投加量按2-4mg/L計算,投加點建議設在紫外消毒渠后。可選用方便快捷的氯消毒藥劑,例如成品次氯酸鈉、氯片等。
3.無消毒設施的處理廠站
對于無消毒設施的處理廠站,應及時加裝消毒設施,考慮到疫情蔓延的緊迫性,可考慮方便快捷的氯消毒的方式,如采用一體化次氯酸鈉消毒設備、一體化二氧化氯發生器或直接投加緩釋氯片。
當直接投加緩釋氯片時,可采用無動力氯片投加器,投加點建議設在出水檢測井內,接觸時間確保至少15min以上的接觸時間(含出水管至受納水體的流經時間);如出水口流至受納水體的流經時間不足15min,需增設接觸消毒設施或適當增大消毒藥劑投加量,但要控制接觸后水中余氯量,保證15℃水溫條件下的余氯量不低于0.5mg/L,實際水溫較低時,余氯的量要適當增加,實際水溫較高時,余氯的量可適當減少。
(二)消毒藥劑簡易投加裝置的設計
疫情期間,受疫情管控的影響,氯消毒設備及藥劑的采購受限,因此,在本方案中,給出幾種不同消毒藥劑的簡易投加裝置示意,各地區可根據當地氯消毒藥劑的種類,選擇適合的藥劑及投加方式。
1.成品次氯酸鈉簡易投加裝置
(1)成品次氯酸鈉投加裝置示意圖
成品次氯酸鈉投加裝置示意圖如5-1所示。
圖5-1 成品次氯酸鈉投加裝置示意圖
(2)成品次氯酸鈉裝置配置方案
各地村鎮可根據各自項目情況,進行投加裝置的配置。不同規模的村鎮污水處理站的配方方案,詳見表5-1、表5-2。在使用簡易投加裝置時,需根據表5-1、表5-2的參考投加量手動調節加藥龍頭的開啟大小。投加點建議設在紫外消毒渠后或出水檢查井內。
2.氯片簡易投加裝置
(1)氯片簡易投加裝置示意圖
氯片簡易投加裝置示意圖如5-2、5-3所示。圖中簡易投加裝置均按照氯片200g/片規格設計。
圖5-2 組裝式氯片簡易投加裝置
圖5-3 套筒式氯片簡易投加裝置
(2)氯片簡易投機裝置配置方案
各地村鎮可根據各自項目情況,進行投加裝置的配置。不同規模的村鎮污水處理站的配置方案,詳見表5-3、表5-4。投加點建議設在紫外消毒渠后或出水檢查井內。
3.未做處理的化糞池、旱廁等
而對于現狀尚未做污水處理的村莊,使用旱廁的農戶,建議參考《疫情防控環衛工作指南》定期對廁所進行消毒,用有效氯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對旱廁及公廁全面噴灑消毒二次,噴藥量為50-300mg/m2,使用水廁含化糞池的,建議在化糞池末端應急投加緩釋氯片消毒,折算有效氯投加量約在40-60mg/L。(以常用1m3的化糞池為例,需投加2-4片20g/片的氯片,建議分2-3次投加。)
(三)消毒應急方案費用估算
在本應急方案中,所采用消毒藥劑投加裝置為自主設計,根據投加裝置設備加工費用進行初步測算,僅供參考,具體投資情況如表5-5、表5-6及表5-7所示。
1.成品次氯酸鈉投加裝置
2.氯片簡易投加裝置
(1)組裝式氯片投加裝置(小加藥量適用)
(2)套筒式氯片投加裝置(大小加藥量均適用)
六、疫情期后村鎮污水消毒建議
待此次疫情結束后,針對已有消毒設施的村鎮污水處理廠站,恢復正常消毒劑量及消毒方式。針對無消毒設施的村鎮污水處理廠站,建議保留疫情期間增設的簡易投加裝置,但需將消毒藥劑投加量調整為常規投加濃度,一般一級B出水有效氯投加量為4-6mg/L,一級A出水有效氯投加量為6-8mg/L。
七、注意事項
(一)人工投加消毒劑時需重視防護
由于污水中的懸浮固體顆粒可作為病毒的載體,為其提供適于生存的環境,因此病毒在污染水體中的生存能力得到增強。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許多未密封的處理設施表面會產生水汽,形成氣凝膠,而氣凝膠也可能成為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的寄生場所。因此,一線運行人員在人工投加消毒劑時,應提高防范意識,全程須佩帶口罩、防水手套、護目鏡和安全帽等防護用品,有條件的穿戴防護面罩、防護服。操作完成后,還應及時清洗和消毒。
(二)消毒劑投加量不宜過量
消毒劑的投加滿足需求即可,如過量投加會對水體產生影響,不利于水生態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