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18,生態環保大事記
導讀:2018年是生態環境保護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勝利召開,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組建生態環境部、決定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初戰告捷,七大標志性戰役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這一年發生了哪些大事,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環保稅開征
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環保稅由此成為我國的第十八個稅種。依照環保稅法的規定,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今年4月1日至15日是環保稅首個征期。4月1日上午,在上海浦東新區辦稅大廳,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從申報專窗接過一張環境保護稅稅票,這是我國環境保護稅開征以來開出的首張稅票。
隨著環保稅的正式實施,此前連續征收了39年的排污費也隨之告別歷史舞臺。
新水污染防治法實施
1月1日,新《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作為我國水環境治理的根本大法,新規由原來的92條增加到103條,許多工作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新規將水環境質量改善作為核心,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統籌協調的四大原則,作出了55處重大修改,涉及河長制、飲用水保護、環保監測等內容。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出臺
1月17日,環保部印發《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這是我國排污許可制度的第一個部門規章,規定了排污許可證核發程序等內容,細化了環保部門、排污單位和第三方機構的法律責任,為改革完善排污許可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湖長”上線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1月4日正式公布。根據指導意見,我國今年年底前所有湖泊將建立湖長制,包括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實施湖泊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行動
中辦、國辦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垃圾分類深度落地
1月2日,住建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和任務:要求2018年,46個重點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類示范片區,探索建立宣傳發動、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機制。
生態文明入憲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生態文明歷史性地寫入憲法。
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具有了更高的法律地位,擁有了更強的法律效力。繼寫入黨章后又寫入憲法,正是讓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的生動體現。而以憲法之名確立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無疑為將綠色發展理念更加廣泛而深入地植入人心、落實到行動上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七大標志性戰役
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具體來講,要打好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即: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這七場“標志性重大戰役”成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后三年的工作重點。
生態環境部組建
4月16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周期。生態環境部整合了原環境保護部的全部職責,以及分散在其他6個部委的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職責,實現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五個打通”。
8月1日,《生態環境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簡稱“三定方案”)正式開始施行。
全國生態環保大會召開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在全國層面召開的、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大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
環境行為規范“公民十條”
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在2018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聯合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行為規范包括關注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減少污染產生、呵護自然生態、參加環保實踐、參與監督舉報、共建美麗中國等十個方面。
中央環保督察組對20個省份“回頭看”
2017年底,首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實現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為進一步傳導壓力、壓實責任、解決問題,今年第一批6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10個省份開展督察“回頭看”;第二批5個督察組對山西、遼寧、吉林、安徽、山東、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等10個省份開展督察“回頭看”。
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面打響
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深化“放管服”改革
生態環境部9月3日正式公布了《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強調,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活力,激發有效投資空間,創造公平營商環境,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秦嶺別墅”通報
11月12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辦公廳《關于陜西省委、西安市委在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上嚴重違反政治紀律以及開展違建別墅專項整治情況的通報》。
《通報》將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作為嚴重違反政治紀律的典型案例,重視程度高、追責力度大、震懾效果強、影響范圍廣,對生態環境系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歷史性、標志性意義。
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明確任務。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也是構建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的基礎,全國已有半數省份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轉自:環保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