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性質越發凸顯 環保產業年底已回暖
全國范圍(wei)持(chi)續推進的(de)生態文明建設(she)正在催(cui)生巨量(liang)的(de)環保(bao)(bao)剛性需求,環保(bao)(bao)產業(ye)也已經步入“強監管”時(shi)代。雖然2018年不少環保(bao)(bao)企業(ye)正處(chu)于去杠桿的(de)陣(zhen)痛(tong)時(shi)期,但縱觀各方(fang)面因素,2019年的(de)市場行情,值得追蹤。
一方面是政策催(cui)化(hua),另(ling)外一方面是市場(chang)需求驅(qu)動,在雙重利好的(de)大(da)背景中,2018年以來環(huan)保整體(ti)發展趨(qu)勢可圈(quan)可點(dian)。雖然(ran)由于資金、技(ji)術等因素的(de)影(ying)響,行業(ye)內(nei)部加速分(fen)化(hua),但(dan)隨著融(rong)資環(huan)境(jing)的(de)優化(hua)和改善(shan),產業(ye)回暖是大(da)概率事件,各路(lu)資本(ben)也(ye)將隨之(zhi)涌入。
環保市場正越來(lai)越成(cheng)為(wei)“剛(gang)需(xu)”,這一趨勢在生態(tai)文明(ming)建(jian)設的深(shen)度推(tui)進過程中(zhong)表現的淋漓盡致。
不(bu)完全(quan)統(tong)計(ji)顯(xian)示,“十二五”期間(jian),全(quan)社會的環保投資總(zong)額(e)約(yue)(yue)(yue)4.15萬億,而這一數字在“十三五”期間(jian)將會飆升(sheng)至16萬億以上,其中,土壤修復占(zhan)據約(yue)(yue)(yue)20%,水(shui)環境治理(li)(li)占(zhan)比約(yue)(yue)(yue)50%,固廢處(chu)理(li)(li)占(zhan)比約(yue)(yue)(yue)30%。
至于由PPP清庫存、去杠桿及國家宏觀經濟引發的所謂“寒冬”,實際上在2018年已經被打破。譬如11月份,針對民營企業股權質押、債務風險等問題的政策解決方案密集發布,中央與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等各路資金正流入環保市場。
針對環(huan)保上(shang)市企業的問題,生態(tai)環(huan)境部環(huan)境與經(jing)濟政(zheng)策研究中心(xin)主任吳舜(shun)澤指(zhi)出:“個別(bie)企業過于激進,短債(zhai)長投、資(zi)金錯(cuo)配,違背了基本經(jing)濟規律(lv)。必須(xu)要去杠桿和金融強監管進行糾偏”。
不管(guan)市場(chang)化進(jin)程如何發(fa)展,我國現階段的環(huan)保(bao)產(chan)業(ye)(ye)受(shou)政策影響較(jiao)大(da)。“依法(fa)常態環(huan)境監管(guan)是對環(huan)保(bao)產(chan)業(ye)(ye)發(fa)展的最大(da)驅動力。”吳舜澤說(shuo)。
可喜的是,這個驅動力正越來越給力。單就2018來看,整個環保行業的監管執法力度堪稱空前。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環境執法監督機制等日益完善,環保產業真正邁入了許多人口中所說的“強監管”時代。
強(qiang)監管下(xia)疊加政策(ce)紅利釋(shi)放,環保企業的洗牌重(zhong)組在(zai)所難免。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行業資深專家分(fen)析說,和整體(ti)經濟(ji)形(xing)勢(shi)一樣(yang),環保產業也正在(zai)拋棄過(guo)去的粗放式(shi)發展,進入(ru)高(gao)質量發展的階段。這一過(guo)程可能要維(wei)持(chi)3年左(zuo)右,屆(jie)時環保產業將形(xing)成國(guo)企央企主(zhu)導投資、民企專注細(xi)分(fen)市場技(ji)術的嶄新(xin)格局。
在2018年的(de)(de)尾(wei)聲,環(huan)保產(chan)業的(de)(de)利好仍舊(jiu)沒有(you)間(jian)斷。12月24日召開的(de)(de)生態環(huan)境(jing)部(bu)相關會議(yi)上,2019年的(de)(de)環(huan)保工作已經被部(bu)署。據悉,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xiang)工作將(jiang)繼(ji)續(xu)推進,投入力度(du)擴大,下一步還將(jiang)幫助(zhu)企業制定環(huan)境(jing)治理解決方案(an)。
至于PPP,也已經回暖。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不久前透露,PPP條例以及規范PPP發展的相關意見即將下發,并指出“明確10%紅線絕對不能打破的同時,強調依法合規的10%支出紅線以內的PPP支出責任并不屬于隱性債務。意見還強調依法合規的PPP財政支出責任必須要納入預算”。
再看環保(bao)產業的增(zeng)速,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環保(bao)產業增(zeng)速達(da)到17%,2018年環保(bao)工程、設備公(gong)司(si)的增(zeng)幅也(ye)達(da)到15%到30%的水平。至(zhi)于(yu)2019年,在穩(wen)增(zeng)長(chang)、寬信用的政策刺激下,環保(bao)產業增(zeng)長(chang)空間(jian),想象力(li)十足。

登錄
